从改革进展看,当前尚未完成脱钩改革的协会商会,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多、涉及面错综复杂等困难,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从根本上切断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利益链条,跨越去行政化“最后一公里”上的“三道坎”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核心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打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到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为此,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对协会商会去行政化进行部署。一方面,明确在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应按规定听取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另一方面,强调对协会商会及中介服务机构违法评比认证和强制市场主体接受中介服务等依法追责。
近年来,中央多次提及协会商会去行政化问题,强调“放”要放出效率,“管”要管出公平。事实上,自2015年7月份中办国办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以来,脱钩试点分三批开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中央组织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应脱尽脱”的原则全面推开脱钩改革,并将在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
从脱钩总体方案公布到分批开展试点、再到全面推开,协会商会去行政化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统计,在795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中,已有422家完成脱钩改革,剩余373家也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将在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脱钩工作。来自第三方的评估显示,超七成的协会商会认为,脱钩后有了更多自主权,减少了束缚,放开了手脚,激发了活力,自身优势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不过,从改革进展看,当前已完成脱钩改革的协会商会主要分布在工业、体育、文化、农业等领域,而尚未完成脱钩改革的协会商会,大多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多、涉及面错综复杂等困难,要全面完成脱钩改革的任务,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从根本上切断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利益链条,跨越去行政化“最后一公里”上的“三道坎”——
一是要迈过“生存坎”。协会商会过去长期按行政化方式运行,脱钩后短期内可能还难以适应。培育和支持其健康发展,须进一步增强协会商会自身的“造血”能力,在依法自治中提升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本领。对此,应完善过渡期扶持政策,积极协调解决其发展难题,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等举措,帮助其实现平稳过渡。
二是要迈过“发展坎”。脱钩后,协会商会成为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社会组织,协会商会的服务对象从以政府为主转向更广阔的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行业发展。同时,协会商会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行业立法、规划编制、标准制定、数据统计、评估评价、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中去,在服务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中取得更大发展。
三是要迈过“脱管坎”。脱钩并不意味着“脱管”,一方面,相关部门须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登记管理、资产监管、收费管理、行业指导与管理、信用监管等,通过一揽子制度安排完善协会商会综合监管体制;另一方面,协会商会应处理好新旧职能的衔接,通过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会员监督和信息公开,引入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当然,脱钩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去行政化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更多协会商会在“断奶”后能走得更稳更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协会商会在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