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透露,为了对小区配套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全国共摸排了城镇居住小区4.21万个,其中存在规划、建设、移交或普惠不到位等方面问题的有1.84万所幼儿园,占比达43.7%。也就是说,全国逾四成受调查小区的配套幼儿园有“欠账”。
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就规定城镇小区要根据居住区规划和人口规模配套建设幼儿园,并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政府统筹安排,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但是,在实际落实中,很多小区没有配套建设幼儿园,或者将配套园办成了高价的私立园,让家长望园兴叹。
小区配套园是城镇小区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是重要的公共教育资源,是满足城镇地区幼儿就近入园的主渠道。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推动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是对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美好期盼的积极回应。而且,国家早已确定了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普及普惠目标,抓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规范管理,无疑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一大关键。
从今年1月份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我国开始对欠账已久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整治。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务的有6300余所,占总数的35%。有的地方进展较快,如河北省已回收小区配套园600所,回收率达67.3%,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5万个,切实让群众受益。
由于治理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这一工作推进还存在不少难题:重视程度不够的地方,协调起来就慢;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的地方,对小区配套园移交后人财物等方面缺乏有力的保障措施,移交积极性不高。要按计划在明年12月底前完成整治工作,各地须注重上下联动与左右协同相结合,层层周密部署、务实推进,形成治理各环节相互贯通、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横向明确部门分工,纵向层层压实,由市、县(市、区)政府组织教育、资源规划、住建、审批等部门,在摸底排查、政策制定等各个环节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存在的4大类问题,更应有针对性地出台措施。
在补欠账的同时,各地也要加大配套幼儿园建设力度,确保不欠新账,努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切实满足人民对“幼有所育”的期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