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于生活 汲于历史

□ 吕 鹏

用传统文化来诠释话剧,将是话剧在下一个百年焕发出新的生机的重要机遇。

百年间来,话剧由一种全新外来艺术形式,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艺术实践,逐渐进行着本土化,在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话剧因为以语言和动作作为主要的表演形式,其表演通俗易懂,因而与大众具有天然的接近性。由是,话剧对于文化的传播也具有天然的优势。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多的精华,他们植根在历史的传承并内化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中国人民历史身份认同的基础,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逻辑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任何一种艺术文化形式来说,都是汲取营养的重要来源,话剧亦然。

对于话剧而言,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直接以“传统”的面目来创作话剧,其舞台人物以古为主,以古喻今,通过古代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来传播传统文化。《蔡文姬》《棠棣之花》《海瑞罢官》《关汉卿》《商鞅》等话剧,都是直接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表现他们对于国家和百姓的热爱。而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直延续与传承,是为精华并一直被提倡的文化。

另外一种形式是以现代的面目来创作话剧,但是剧作的思想内容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比如以“仁义礼智信”中的任一种,都可以创作出无数的话剧,从而来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那些展现新思想新生活之外的话剧,多半都属于以直接的形式来展演传统文化话剧。如表现爱情的《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恋爱的犀牛》,表面上看来都是对于爱情的向往以及对于自我认知的探索,实际的内里依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爱恋忠贞的探求;而以现代生活的形式,表现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忠”,表现对于父母的“孝”,表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信”等更是不胜枚举。

传统与现代并不是截然相对的概念,任何传统文化的传承必然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传承。是与时代和生活相匹配的传承,因此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在当代都有着生存的社会基础和历史逻辑。然而,这并不代表着在当代依然存在的传统文化都是精华并正确的。因此需要甄别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的发展来进行话剧的创作传播。

相较于更加新兴的大众传播艺术形式,如电视和电影而言,话剧的受众依然是小众而有限的。然而经典的话剧依然有着固定而持续的受众群体,市场与创作的疲软是当代话剧面临生存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过百年发展,不断寻求本土化的艺术形式的话剧,已经创作出诸多成功的本土话剧。基于生活汲于历史,用传统文化来诠释话剧,将是话剧在下一个百年焕发出新的生机的重要机遇。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