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一棵树到绿洲果园
本报记者 马呈忠
村民卡哈尔达·吾提在巴扎的大馕城当起了打馕师傅,每个月有4000多元收入。
本报记者 马呈忠摄

清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沿着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甬库团结村的柏油路行走。放眼望去,在绿树红花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标语非常醒目。

在甬库团结村富民安居小区的石榴籽广场上,在垂槐、馒头柳等景观树映衬下,早起的村民们忙着收获果实。

“种植景观树,第一年不能施肥,毛根太细,浇水就行。第二年可以施肥。树的底部要抹上白灰,缠上胶带,防止羊和兔子啃掉树皮。”61岁的买买提·苏皮普通话说得不太好,他拉着村主任韩永胜帮忙向负责栽种的管理员朱万献请教种植技巧,打算在自家小院也种些景观树。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甬库团结村,原来叫莫玛铁热克村,维吾尔语意为“一棵树”。

“小时候,村里到处是沙包,只有几棵树。每年春天,村民挥着坎土曼开荒种地,沿着大渠,栽树插柳,防风固沙。那时候只管挖坑种树,不顾及种下的树是否成活,成活率很低。第二年把枯死的树拔掉,继续再种。”头发花白的买买提·苏皮说。

过去的甬库团结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刮起沙尘暴连家门都不敢出,住的地窝子随风摇晃,村里的很多老人都记忆犹新。

一年又一年坚持种树,让甬库团结村变绿了。种树也从单纯的防风固沙向生态与经济并重转变。买买提·苏皮是村里第一批吃上林果饭的村民。

过去,甬库团结村大多种植小麦、棉花作物,结构单一。随着新疆林果经济火热,2006年村里规划了60亩林果基地,鼓励村民发展种植香梨、红枣、核桃、桃子等经济作物。

“以前家家户户也都种些果树,自己吃或者送给邻居,卖不了钱。”韩永胜告诉记者,发展林果经济后,首先要让村民学会科学种树,种出好果子。

为了帮助村民种好果树,韩永胜和村干部先到农技站学习管理技术,然后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村民施肥、剪枝、打药等技术。

“一亩果园十亩田,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苹果等七年,枣树当年就换钱。”买买提·苏皮在自家麦田里套种了15亩香梨,2011年他家种梨的第一年收入就达4000元。2018年收入3万元。今年,买买提·苏皮把果园扩大到了21亩。

村民渐渐发现,甬库团结村除了春夏的绿色,秋季也变得多姿多彩了。

自买买提·苏皮种植香梨后,他家不仅每年靠香梨收入供3个孩子读书,直到都步入了大学,还让一家人住进了宽敞的富民安居房。买买提·苏皮告诉记者,经过精心管护,他家这批果树还能有约20多年的出果期。“村里打造3A级景区,发展观光采摘游,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日子会越来越好。”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甬库团结村探索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并重、以林养林、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到如今“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目前,甬库团结村绿植面积达4000亩,其中林果面积3000多亩。沙尘天气明显减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