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11日讯 记者郭静原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举行中国标准化改革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在发布会上说,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的腾飞,我国标准化事业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起步探索”、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时期的“开放发展”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提升”3个阶段。目前,我国共有国家标准36877项。
田世宏说,标准化工作实现了标准由政府一元供给向政府与市场二元供给的转变,更加突出了市场主体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更好满足了技术创新活跃、市场需求旺盛领域对标准的需要;实现了标准化由工业领域向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全面拓展的转变,其中服务领域的标准占比还在不断提升;实现了国际标准由单一采用向采用与制定并重的转变。一方面,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数量超过万项。另一方面,我国提交国际标准提案的年度增长率已达20%左右,成为国际标准提案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共有国家标准36877项,行业标准62262项,地方标准37818项,团体标准9790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逾114万项。已组建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达1321个,专家近5万名,承担国际标准组织的秘书处达到89个,主导制定国际标准583项,国际标准组织注册的中国专家近5000名。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标准化改革6项措施,目的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关系,让标准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司长于欣丽说:“按照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我们将标准化工作改革分成3个阶段推进。每两年作为一个阶段,2019年至2020年作为第三阶段,目标是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新型标准体系。目前,各项改革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积极成效。”
作为国际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的技术依据,标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充分发挥双多边合作机制,目前已与52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92份标准化合作协议,推动形成标准联通共建的共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司长崔钢说,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580项,涉及海洋资源、化工、钢铁、冶金、建材、消费品等重点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持续推进国际标准化人才交流和能力建设,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还将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