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喜获民船项目大单,订单金额合计约143亿元。
此次签约不光金额巨大,意义也很重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问鸣坦言:“中船重工143亿元订单的签订,给寒冷的航运市场注入了一股暖流。”
2019年以来,全球造船市场持续下行,主力船型需求疲软,新船订单同比大幅降低。有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我国承接新船订单117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0%;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即造船公司手中持有的造船订单。由于造船行业一般周期大多需要几年时间,因此造船公司需要根据手持船舶订单安排今后几年的生产,并锁定未来业绩)843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5%,比2018年年底下降5.5%。
船舶产业一直是中船重工的核心支柱产业。针对寒意逼人的市场环境,中船重工认真研判市场趋势、深入挖掘客户需求、重点聚焦优势船型、主动创新业务模式、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成功促成了一批民船项目的签约。正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纪武所言,“本次签约是中船重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下,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中船重工为何能够成功收获如此大单?
一方面,要在行业低谷期实现突围,一流技术、王牌产品必不可少。
中船重工是我国造船业龙头企业,连续8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连续两年蝉联全球船舶类企业首位。此次签约范围覆盖了中船重工10余种船舶产品和成套装备,包括超大型原油轮VLCC,21万吨散货船等主力船型,穿梭油轮、成品油船、化学品船等一批优化升级产品,以及深海智能渔场装备、超大型集装箱船脱硫塔、核电设备等成套装备产品。
比如,素有“海上巨无霸”之称的超大型原油轮VLCC,造价动辄数千万美元,因而一直是船厂眼中的“香饽饽”。此次,中船重工一举拿下了4艘30.7万吨VLCC的建造合同,着实让同行们羡慕。实际上,VLCC是中船重工传统优势船型。多年来,公司持续开展设计优化,船舶经济性、安全性、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方面性能不断提升,目前船型已优化到第六代,总体性能在全球居于领先水平。另有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中船重工共计承建VLCC123艘,占全球VLCC船队的15%以上。
深海智能渔场则是中船重工新打造的又一拳头产品。继成功交付全球首座大型智能渔场挪威“海洋牧场1号”、国内首座智能渔场“深蓝1号”后,中船重工在国内积极推广深海渔场项目,与国内养殖龙头企业合作的深海养殖平台项目也取得新进展。
据专家介绍,作为渔业养殖技术与海洋装备技术的深度融合产品,深海智能渔场能够推动海洋养殖“从近岸走向深远海”“从作坊式养殖走向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养殖”,堪称“以养殖装备供给侧的技术进步促进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范例。
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挖掘市场潜力。除拥有强悍的技术硬实力外,中船重工还着力创新商业模式,通过整合资源进一步撬动市场。
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国船舶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子秋介绍,此次签约活动涵盖一系列新船订单、船舶租约、船舶融资合作协议以及成套装备订单的签署,项目种类众多、合作形式多样,签约的合作伙伴包括国内外航运公司、金融机构、渔业养殖企业、核电企业等,合作形式包括新船建造、成套装备总包、船舶租赁、联合投资、保理融资、银行信贷等多种模式。中船重工商业运作的专业性可见一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船重工特别注重在产融结合上做文章,通过产融一体的深度融合整合市场资源,实现了“产生融、融促产、产融结合谋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中船重工组建中船租赁,次年11月中船租赁正式挂牌。今年上半年,中船租赁主动出击,聚焦中船重工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行动所开发的优势船舶产品,在中船重工主要船厂下单24艘船,合同金额约100亿元。
专家表示,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民船市场波动加剧,船舶排放、能效等相关国际海事规则要求不断提高。可以说,对造船业来说,当下即“大考”。中船重工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探索对行业企业而言颇具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