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6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疆立足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文汇

分割、加工完羊肉,剩下的羊肠能做什么?以往在新疆和田地区,养殖户或屠宰场大都一扔了之,最大的用途是在夜市变身为烤羊肠。和田秋实昆仑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产后,情况有了转变。2017年以来,这家公司每年将1000多万根羊肠加工成肠衣或生物制品。如今,和田羊肠衣已进入欧洲市场,端上许多国家的家庭餐桌。

从“边角废料”到“优质肠衣”,和田羊肠的变身,折射出当地产业结构的深刻转变。连日来,经济日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新疆通过延伸传统产业优势、挖掘隐性产业优势、巧借域外产业优势,一批像和田羊肠加工业这样的“特字牌”“独字号”产业在不断壮大,拓展了产业发展新空间。

延伸传统产业优势

新疆部分地区将农业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培育农业制种产业,全区制种玉米产量占全国约一半。昌吉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潘斌告诉记者,“我们正在打造‘西部种业之都’”。作为集玉米、小麦、棉花等种子的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企业,总部在昌吉的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设立了8个子公司,在北京成立了研究总院,已培育出108个品种的种子。公司执行总裁孙铭说,去年企业销售玉米和棉花良种9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已基本实现了立足新疆、辐射全国、走向中亚的布局。

“我们立足比较优势、努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形成新的产业,从而激活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局长杜勇军说。

挖掘隐性产业优势

野生植物罗布麻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沿岸,罗布麻茎皮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纺织原料。以生产罗布麻产品为主的新疆波西努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温新惠表示,公司相继攻克了机械化剥皮、脱胶等难题,开发出罗布麻家纺、服装、服饰等制品,带动了罗布麻人工种植,保护和巩固了罗布麻主产区生态环境。

“我们养殖了天山马鹿、塔里木马鹿和梅花鹿,共约1200头鹿。”在昌吉市二六工镇,盛华鹿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华兴耀向记者细数:通过销售鹿茸制品等,平均一头鹿成本只有三四千元,可收益达2万元,效益非常可观。合作社经营、加工鹿产品十分丰富,包括鹿肉、鹿骨、鹿茸产品等。

新疆通过深挖隐性产业优势,唤醒了沉睡的“独字号”,一些“小而美”“精而特”的产业不断成长,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脱贫攻坚的突破口。

巧借区外产业优势

“借”产业,调结构,树优势。近年来,从东北黑木耳、河北张杂谷、北京平谷大桃等“借来”的产业陆续落户新疆,拓宽了新疆产业发展空间,也拓宽了脱贫攻坚渠道。

“从没想过新疆也能种黑木耳。”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农民图妮萨汗·居麦笑着对记者说,去年优质干木耳收购价达到一公斤90元,亩均收入过万元。

过去,这个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从未种过黑木耳。驻村工作队经过调研,认为南疆林果面积大,红枣、苹果、核桃等果树经修枝后会产生大量枝条,这是生产木耳菌棒的好原料;加之乌什县的冷凉气候条件,适合发展黑木耳。科技人员算了一笔账:当地平均每亩修剪果树枝条约200公斤,而每1.25公斤木屑可制作成1个菌棒,每棒产值3.5元,一亩地林果废弃枝条,就会有560元的潜在效益。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