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鹿邑县大力推广“农村当工厂、家庭当车间”的“巧媳妇”工程带贫模式,结合地方优势、立足市场需求、发挥女性特长,发展服装服饰、手工草编、家纺裁制等产业,有效凝聚起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促进农户增收,形成支柱产业,让留守妇女们撑起了扶贫的“半边天”
“这个活儿操作简单,钱也不少挣,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在河南省鹿邑县贾滩镇超群饰品加工扶贫车间里,张海霞一边缝制服装一边告诉记者。
张海霞是贾滩镇孙吉元村的一名贫困户,为给丈夫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且外债累累,婆婆身体不好,常年吃药,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的日子很艰难。后来经扶贫工作队帮助,张海霞到“巧媳妇”工程扶贫车间务工,收入增多了,家里的日子明显好转,并在去年10月份实现脱贫。
自“巧媳妇”工程开展以来,鹿邑县积极把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帮助留守妇女就地就近居家灵活就业。结合地方优势、立足市场需求、发挥女性特长,鹿邑县着力推动“巧媳妇”工程向服装服饰、女性饰品、手工草编、家纺裁制、尾毛加工等方面发展,让留守妇女撑起了扶贫“半边天”。
“在家赋闲的农村妇女是‘巧媳妇’工程的潜在劳动力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帮助广大妇女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独特作用,铺好服务妇女创业就业之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动能,贡献巾帼力量。”鹿邑县县长李刚说。
在贾滩镇“巧媳妇”工程基地,贫困户彭慧芳告诉记者:“老伴患重病,做了3次大手术,儿子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右腿变形不能干活,家里生活很困难。”根据家庭情况,彭慧芳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帮她办了低保,介绍她去“巧媳妇”工程基地的扶贫车间务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坚持“政府主导、行业促进、妇联参与、社会协同、市场导向”原则,鹿邑县按照每年发展60个“巧媳妇”加工站点,新增1万名妇女就业的目标,把扶贫车间办到村头、地头、庭院,把农村留守妇女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资源,实现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目前贾滩镇‘巧媳妇’工程基地有50台缝纫机加工规模的企业共有10家,拥有家庭加工作坊300户,年产值5000多万元,带动安置女劳动力5000余人,其中贫困妇女500多人,人年均收入4000余元。”贾滩镇镇长梁宗印说,这种“农村当工厂、家庭当车间”的“巧媳妇”工程可以有效凝聚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促进农户增收,确保形成支柱产业。
“下一步将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短线与长线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扎实、深入实施‘巧媳妇’工程。”鹿邑县委书记梁建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