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企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海检集团:
为高端制造产业化“助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成
青岛海检集团电磁兼容实验室。本报记者 刘 成摄

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突破?青岛海检集团结合检验检测行业现状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第一步,确立目标,即为中国高端制造产业化“助飞”;

第二步,选取与领军者差距最小的领域,努力实现单点突破。青岛海检集团从创建之初就选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目前已在海工装备领域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

第三步,在其他领域复制经验,尽快在多领域形成比较优势,最终逐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检验检测产业集群

在青岛蓝谷,一家以海工装备及高端制造检验检测为主业的企业正在快速崛起。2014年,青岛海检集团有限公司动工建设。短短几年间,该公司已能提供5700多项检测服务,多项检测技术、方法及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在海工装备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没有检验检测,高端制造产业化就很难‘起飞’。”青岛海检集团董事长王立宇表示:“我们先后建起了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海洋设备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这3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可以视作国产高端制造产业化的‘助飞器’。”

搭建检验检测新平台

“过去,我国检验检测的标准、方法、技术和装备都十分落后,甚至成为制造业升级的‘卡脖子’环节。”王立宇告诉记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海检集团应运而生。

此前,中国检验检测领域的高端市场一直被国外企业占据。面对这一局面,青岛海检集团自成立之初便选定了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海工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机床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一方面,这些产业刚刚进入成长期,所有检验检测机构均要从头开始摸索,这意味着我们和发达国家的检验检测机构处于同一起跑线;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检验检测技术的支持,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产业振兴贡献一份力量。”青岛海检集团战略发展总监王勋龙说。

“每一项具体产品的检测,从检测标准、试验方法、测试技术到仪器设备,都要自己去创新。”青岛海检集团副总工程师李传增告诉记者,面对困境,海检集团广纳贤才,开始了艰苦的自主创新历程。

“比如,脐带缆测试技术和‘脐带缆拉伸弯曲疲劳试验机’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青岛海检集团海洋工程水下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张大刚告诉记者,此前脐带缆拉伸弯曲综合试验能力一直是业界难题,国际上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该项检测的技术和标准,并与国内专业试验机制造企业合作,研制成功了国内首台试验机。现在我们的测试频率、测试精度及仿真性能等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青岛海检集团已建成了水下设备、材料分析、电气、新能源电力电子、海洋电缆、电磁兼容、环境及可靠性7个专业检验检测实验室。集团还先后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18项,其中主持国际标准3项。

青岛海检集团在检验检测领域的突破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德国莱茵与青岛海检集团签订了国内首个国际检测认证互认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的检验检测认证上予以互认;欧洲电气标准化组织也与其达成合作共识,双方将共建亚洲电气标准化研究合作中心、海检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

“未来,我们还将与更多国际同行合作,力争实现‘一张证书、全球通行’。”王立宇说。

全生命周期护航

检验检测平台的搭建为制造产业迈向高端提供了保障。“目前,海洋动态电缆已成为海上电力传输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海上油气、风电开发等领域。”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水下设备检测实验室主任刘太元告诉记者,海检中心运行以前,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具备该类型大型海缆的检测能力,海检中心成立之后才实现了突破。“我们现在可以为客户在检测环节节约50%至60%的时间成本和60%左右的费用,大大提高了此类产品的研发效率。”

“比如,海上风电制造。以前,相关企业得到国外完成检测,全过程大约需要一年左右。”李传增告诉记者,根据风电机组的国际标准,防雷性能是衡量叶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原先,中国风机制造商需要从海路运送样品远赴欧洲的实验室开展叶片防雷性能测试,测试周期长,测试费用高,企业在检测环节花费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十分高昂。“海检中心海洋电缆实验室的风电防雷检测能力填补了这一空白。现在,不仅时间节省了一半,费用也锐减三分之二以上,这将直接推动风机制造产品的出口。”

利用传感器对运营维护环节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测,也是海检集团的强项。“我们正在建立技术保障体系,旨在推动轨道交通不同线路的装备实现互通互用互联。”李传增介绍说,海检集团的7个实验室可以为轨道交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无论是在研发、制造还是运维阶段,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既要有方法,又要定标准,还要建体系,全方位保障轨道交通产品在役期间运转良好。目前,我们正在与清华同方、中铁通号、中车四方股份、青岛地铁、青岛四方研究所、西南交大和兰州交大等开展合作。”李传增说。

集聚更多顶尖资源

“我们的思路是,先在海洋装备领域打造国内最高水平试验检测平台,再在其他领域复制经验,最终逐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检验检测产业集群,为中国高端制造‘助飞’。”王立宇说。

随着青岛海检集团检验检测能力的提升,很多国内外顶尖资源也开始向这里汇聚。比如,中国计量院中国海洋计量研究中心、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都将于今年内开工建设。“同时,我们还将引进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建设海洋和高端装备标准化研究基地,建设海洋人体功效学实验室、海洋标准样品研究中心。”王勋龙对记者说,目前,青岛海检集团还在申请海工装备、国家标准样品两个标准化创新基地以及国家深海养殖设备、国家海上试验场两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此外,青岛海检集团还与国内外多家机构达成合作。比如,与海尔集团就国家级检验检测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数据技术研究等方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与西门子(中国)在产品与技术研发、实验室能力与体系建设、标准制修订等方面探讨建立合作关系;与中海油签约,以海洋设备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为核心,主导建立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认证体系,支撑我国海洋设备“走出去”……

“我们还在布局风电测试、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控制、工业互联网安全检验检测项目。”王立宇告诉记者,青岛海检集团计划联合国内外顶尖机构,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风电检测认证基地,建设汽车检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开展工业控制方面的合作,在物联网产品方面开展国内唯一的检测认证。

“这些不同形式的合作有望共同构建起一条千亿级产业链。”王立宇表示,未来青岛海检集团将进一步聚集优势产业创新资源,重点建设检验检测服务、“互联网+检测”、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仪器设备贸易、节能环保等5个板块,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