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把协调作为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两极两带六湾区”发展格局,形成闽东北、闽西南两大经济协同区域,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山海联动
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和闽西南经济协作区联席会议相继召开、南龙铁路开通运营、厦漳泉城市联盟大通道投建、上汽宁德基地与厦门金龙汽车龙海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福建区域协同发展频传喜讯,闽东北和闽西南两个经济协作区正向着双轮驱动、南北互动、协调推进、统筹发展迈进,合力唱响协同发展的“大合唱”。
以产业协作强支撑
两大协同发展区共梳理出149个项目,突出坚持项目支撑、把握推进方向、突出重点领域、加快协同融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工作的关键时期,福建提出在更高站位上谋划推动全省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2018年4月份,福建提出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东北和闽西南两个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同年9月份,福建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着眼加强区域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把经济协作区上升到协同发展区,按“两极两带六湾区”发展格局,突出坚持项目支撑、把握推进方向、突出重点领域、加快协同融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在新的起点上加快一体化进程。
长期以来,福建不断开展区域合作探索,从“大山海经”到“山海协作”,逐步形成闽东北、闽西南两大经济协作区域。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包括福州、宁德、莆田、南平、平潭四市一区,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包括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五市。两个经济协作区涵盖了全省所有区域。一段时间以来,福建各地推动一批重大协作项目建设,两大经济协作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福建沿海与山区、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此,福建在更高站位上提出,把“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把协调作为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山海联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项目带动是建设两大协同区的关键所在。福建省建立了两大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台账,共梳理出149个项目,总投资1.45万亿元。其中,53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协作项目,总投资达6969亿元。同时,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全部纳入全省“五个一批”项目管理库,省属项目和跨设区市的重大项目由省有关单位协同有关设区市共同推进。截至目前,149个协同发展区总体进展顺利,两大协同区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54亿元,完成率118.1%,一大批人民群众所盼、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重大协同项目和共建共享重大标志性工程加速推进。
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建设两大协同发展区的先行领域。目前,福建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包括全力推进福(州)厦(门)客专、沈海高速扩容工程、厦漳泉城市联盟路等重大合作项目建设,扎实推动厦门新机场、温武吉铁路、漳汕高铁、温福高铁、昌厦(福)高铁等重中之重项目尽快落地,支持厦门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等。其中,闽西南5市正加快55个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包括推动福厦高铁、兴泉铁路(福建段)等31个在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双龙铁路、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漳州延伸段等10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厦漳城际轨道R1线、龙岩新机场等14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以大格局谋一盘棋
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更要加强区域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形成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竞争新格局
今年,闽西南5市推出了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三安高端半导体、集美清流共建产业园等39个项目。福州也与闽东北市、区携手,在旅游、现代农业、环保、物流等诸多领域取长补短,开展了积极协作。如共同搭建旅游营销平台,对旅游资源整体包装推介,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整合农业优势资源,推动福州市春伦茶叶、永辉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其他市建设基地,开展技术推广等。
福建还提出,要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更要加强区域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因此,在政策共享方面,省里要求各地用足用好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新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海丝”核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推动创新举措复制推广,缩小政策落差,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
为呼应两大协同区发展,福建加强了重点领域的谋划与建设,勾勒“两极两带六湾区”发展空间布局:“两极”即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这是两大协同发展区的龙头和引擎;“两带”即沿海城镇发展带和山区绿色发展带,将分别成为人口和产业聚集区、创新要素集聚的科技走廊和绿色发展新载体;“六湾区”即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打造面向世界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港口群,打造蓝色产业集聚区和智慧海洋示范区,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指出,建设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将有效推动区域发展更深、更广、更紧密融合,形成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竞争新格局,并致力使之成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山海协作、推动城乡统筹的“福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