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19年5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沧桑古老背
□ 高克新

古镇人沸腾和骚动的心经过多年的沉淀,对此时的寂静早已淡然处之

古老背是湖北猇亭的一座古镇,已有1000多年历史,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只有水路外通。山川地势的安排,注定了古老背以水码头开埠立世的出路。古老背说来有五个码头。最早的是庙河码头。那时的猇亭,叫兴善坊。兴善坊渡,指的就是古镇庙河的古渡了。

清嘉庆八年,从安徽迁来的汪氏族人,在古老背下正街聚资开办了“汪泰丰”商行。开业后商号顺风流水,购销两旺。精明的汪氏在织布街临江建花纱布货运码头,这是民营商业在猇亭建的最早的商贸码头。“汪泰丰”打造木船,运销商行货物至荆沙、武汉、苏杭一带。古老背驾船、挑脚的人们,也云集在柳树河。这些人由外地流浪栖息于此,做起了下力的营生。渐渐地形成了船帮、力行。

1915年,沙市“合利贞”“亨记”轮船公司开辟宜昌航线,在古老背设客(货)运码头,随船代运古老背港进出的土特产及生活急需的日用百货。这时的古老背,因纺织业的引入,催生了百业繁兴。古镇织布街应运而生,家家纺纱,户户织布。古镇成为方圆数百里的商贸货物集散中心。每逢日暮,一队队马匹、挑夫,驮着或挑着各类山货特产、棉花土纱,成群结队地从下街尾摇摇晃晃地走进老街。马帮铃响,把古老的商镇搅得骚动不安、人声鼎沸。

这是古镇商贸业的黄金时期。古镇的三条半街,码头帆樯林立,栈房骡马嘶鸣。在1934年《湖北县政概况》“宜都县”中所述:宜都江北商贸最著者,首推古老背……1940年,日寇侵入猇亭,致使古老背航运中断。1943年6月,日寇在新正街码头制造了“古老背惨案”,杀害乡亲122人,伤残120人,给古镇留下了深深的伤痛。

我醒事的时候已是1960年了。原来的“汪泰丰”码头已收归长江航运公司。每天清晨,“沙宜班”客轮的汽笛还未鸣响,古镇搬运站工人就自豪地走上客运码头趸船,扛起一百多斤重的大货包,爬上堤岸。

夏收过后,大路上来来去去的都是牛拉的板车。麻袋里装着大麦小麦。汪家巷旁的粮食仓库前,排起了长队,一直排到了古镇堤防的内堤上。到处都是卖粮的人。到了秋后,这样的热闹又会重复。这次登场的是棉花。手推车上鼓鼓囊囊的花包膨胀欲破,在路上相互拥挤,使不宽的大路变得更窄了。这时古老背的三个码头,每天太忙了。码头上经常停靠着南来北往的木船,运来了百货、煤炭、石灰、水泥、砂石;运走的是粮食、布匹、棉花、生猪……

1977年冬天,川汉天然气管道公路改道古老背,在古镇老街由汽车轮渡过江。这一天,只见一辆红色班车鸣着喇叭驶进古镇。古镇沸腾起来,等候多时的古老背人,蜂拥着挤上客车。从此,由长阳发来的长途班车途经猇亭,经云池的纱帽山到达枝江、当阳、沙市、武汉等地;而全国各地的货车经猇亭轮渡过江,远达恩施、四川、云贵等地。

从此以后,古老背轮渡码头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汽车,在江边推进涌出。沿路的老街,饭店,旅社、商店依次展开。卤蛋、花生、瓜子、糖葫芦的香味在小贩双手的招摇下飘得老远。

当日历飞快地翻到21世纪,便捷的陆路交通轻而易举地取代水路运输。长航的“沙宜班”停了,古老背的汽渡也停了。老街,只剩下了渡江的客运码头,其他码头渐渐被苍苔覆盖。古镇人在惊诧和喜悦中度过了许多年,沸腾和骚动的心情经过多年的沉淀,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处之淡然。历史的进步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如今的猇亭,三峡机场坐落其间,318国道横贯东西,高速公路擦肩而过。楚之西塞虎牙江关,早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驻足老街江边,脑海忽然冒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著名诗句。当年李白泛舟飘然过猇亭,感叹轻舟顺流直下飞快神速。想不到往事越千年,猇亭人如今外出更加方便快捷。当展翅的银燕划破三峡机场的上空,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时,往来上万里,只在弹指飞灰之间,顿使李白千古绝唱,已成往日云烟。

随着生活功能区的内移,古老背码头冷落了,但老街的人们并不甘寂寞。他们每天三五成群地坐在明清古居的屋檐下,细细品着清香浓郁的绿茶,述说着古镇水码头过去的黄金岁月,咀嚼着那挥之不去的绵绵乡愁……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