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养结合 康养结合 搬养结合
湖北兴山探索老有所养新路径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集五保户安置、村委会、电商中心于一体,成为乡村一景。 李 赟摄(中经视觉)

“住着电梯房,几步之隔就是卫生院,真是省心!”今年3月份,湖北省兴山县高桥乡五保户集中安置小区,急性支气管炎发作的低保老人胡兴柱在接受完治疗后回到高桥乡社会康养中心与老朋友们在活动室下棋,不停地感叹。

兴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全县16.69万人散居在23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过去,农村福利院设施不完善,农村特困供养标准偏低,集中供养率低,老人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加上原有乡镇福利院和卫生院分散管理、独立运行、相隔较远,老人看病就医、失能人员康复治疗十分不便。

“为改变这种状况,全县在‘合’上下功夫,大力整合资金资源。”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说,县里通过推行“医养、康养、院养”模式,主动对接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政策,创新探索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福利院、卫生院、康复院、村委会等多种结合方式,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

胡兴柱所在的小区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福利院和卫生院于一体,已安置五保户98户105人。花园式的小区内环境宜人,还设有特护区和特护房间,配置了基本医疗和康复专业设备等。在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间内,电视、厨具、衣柜、卫生间等设施样样齐全。

“我们将小区、福利院紧挨着原有卫生院修建,资源共享,为五保老人们提供健康管理、日间照料等多功能服务。”高桥乡社会康养中心负责人王支怀说,“医养结合”实现了“一张床位、两种功能、三个保障”的医疗养老服务新体系,让供养对象得到健康、养老和生活全方位保障。

据统计,兴山县失能、半失能供养对象占集中供养对象总数的45%以上。该县以福利机构为依托,以社会服务组织、志愿者等为载体,通过购买服务与社会疗养机构合作,在福利院内建立了兴山县城乡失能特困人员“特护院”。目前入住失能特困供养对象58人,实现了福利院与康复院的有效结合。

同时,兴山县一方面撤销办院规模很小、发展空间不大、位置相对偏僻、安全隐患较大的农村福利院,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起跨区域性农村福利院。另一方面抢抓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政策机遇,统筹用好分散安置的易地搬迁资金,集中资金建设福利院。按照“乡乡有福利院”的要求,规划新建高桥乡、榛子乡农村福利院,并对其他福利院扩建增容。目前,全县集中供养床位已基本能满足农村特困人员全部集中供养的要求。

截至目前,通过“医养、院养、康养”等搬迁模式,兴山县有效安置五保老人504户544人。“多种组合模式安置和养老服务,不仅节约了资金,也为今后社会化康养留下了空间。”汪小波说,兴山将在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源,让多种养老模式相结合,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