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当前,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事业更加行稳致远,航天梦想实现的脚步越来越近。
探索浩瀚宇宙:
中国航天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北斗组网”到“嫦娥探月”,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
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过去一年,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在轨交付,标志着我国高能天文研究进入空间观测的新阶段;实践十三号高通量卫星在轨交付,进一步满足航空、航海、铁路互联网通信用户接入需求。
同时,高分五号、高分六号卫星交付投入使用,提升了业务服务能力。风云二号H星及风云三号D星正式交付,8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稳定运行,为“一带一路”沿线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防灾减灾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传承航天精神:
“越奋斗才会越强大”
前不久,杨利伟与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黄纬禄之女黄道群等,来到中国空天防御事业发祥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共同见证国内首座钱学森与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航天四老”雕像落成。
杨利伟说,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北斗、探月”,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突破的秘诀便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如今已90多岁高龄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亲历并参与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大向强的奋斗历程,他说:“航天事业无疑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挑战的事业。现在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已经迈上国际一流水平。”
共享发展成果:
航天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年航天日主场活动在红色热土湖南省长沙市举行,系列活动中,一场名为“中国/联合国 航天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大会吸引了中外嘉宾的目光。
在长沙,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国家航天局主持发布《中国航天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声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闪耀星城长沙。
近年来,观“风云”、知天象,用“北斗”、不迷茫……越来越多的航天高科技正悄然幻化成“身边的科技”,不断便捷百姓生活;同时,航天技术也正通过高分专项、航天云网等创新平台,服务国民经济建设、赋能各行各业,让全民共享航天发展最新成果。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中国在积极推动深空探索和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向全球张开双臂,扩大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文/新华社记者 胡 喆 谢 樱
(据新华社长沙4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