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声

白 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外贸“稳规模”也要“提质量”

当前的外贸形势显示我国外贸稳增长前景正在明朗,但3.7%的外贸增速并不代表稳外贸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重点是要在“稳规模”的同时“提质量”,我们已经告别粗放式增长,正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新优势要靠质量取胜,不血拼低价,不过分看重金额,而是更加看重结构升级,以内生动力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像高铁、核电这样的大项目,是国有企业的长项,但在更多细分市场上,则是民营企业更有优势。比如,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等,这就要求发挥民营企业的智慧和创造力,培育出百年知名企业,形成我国产业竞争优势。

刘澄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秘书长

普惠金融发展需要差异性思路

在相关政策指引下,普惠金融已经成为金融机构重点布局方向。大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有资金优势,且拥有众多全国性网点,除了自己做普惠金融之外,还可以赋能中小金融机构。不过,大银行已经积累了一批大企业客户,做普惠金融,意味着要去服务底层客户。服务普惠金融客户同服务大企业客户的思路和逻辑不一样,因而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一定要单独考核绩效,且给予更高的风险容忍度,利率水平也要和一般贷款有一定差异。

刘志彪

南京大学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破除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壁垒

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当务之急一是长三角各地区要尽快启动对各地过去出台的规章制度、政策文件审查制度。加快建立和健全长三角各地区竞争政策相关执法机构。尽快启动对地方性法规的审查行动,开展大规模清理和整理违背一体化的规章、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废除、修订与国家《反垄断法》相抵触的条款内容。二是以“竞争中立”原则为准绳,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采取一视同仁政策,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