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南京绿道建设日臻完善,漫步绿道逐渐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
绿色纽带扮靓六朝古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海燕 蒋 波
3月18日拍摄的南京江心洲绿道(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 博摄

对于家住南京光华门的72岁老人王英来说,“约会紫金山”成为她退休生活的重要组成。每周一上午,她约上三五好友,从后宰门城墙出发,沿着紫金山麓绿道,步行至明孝陵。一路上,春的烂漫,夏的绿荫,秋的斑斓,冬的清雅,尽收眼底。

随着南京绿道建设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南京人像王英一样,漫步绿道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紫金山、玄武湖、明城墙……由“最南京”的历史文化景点串联而成的绿道,也成为南京人生态旅游新干线。

建设绿色生活带

2013年起,南京全面启动绿道建设,编制了《南京市绿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环山、顺水、沿城、连景的绿道设计理念,因地制宜推动城市型、郊野型、滨水型、山地型等不同类型的绿道建设,加强绿道与滨水蓝道、文化步道的串联整合,在市域中形成江南江北相对独立、环带相接、串点连景的绿道网络。

王英说,退休后喜欢结伴走走看看。2013年紫金山绿道建成后,路更好走了,步履也更矫健了,感觉自己越活越精神。

南京环紫金山绿道总长29.9公里,宛如一条玉带,缠绕在紫金山的腰间。绿道沿线增加了许多景观树种,走在这条绿道上,四季都有景可看。为了方便市民健身漫步,绿道上还设置了4座驿站供市民休息。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规划建设处处长朱海琦告诉记者:“环紫金山绿道四季都有花可赏,眼下玉兰花开了,夏天有紫薇花,秋天就是桂花,冬天就是腊梅。”

2017年,为进一步推进绿道建设,南京再次印发《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到“十三五”末,绿道总长度达1400公里。在全面推进之下,截至2018年底,南京完成绿道建设863公里,让市民走出家门就可以享受绿色空间。

串起文化景点

在玄武湖绿道可以游十里长堤,远眺三藏塔和鸡鸣寺,观赏南京的“山水城林”;在明城墙沿线绿道则可以穿越600年的时光,触摸历史的厚重;在滨江风光带绿道,吹吹江风;在老山绿道,于树林间穿梭而行,登山健身……在南京任选一条绿道就可以开启惬意的慢生活。

与其他城市的绿道建设相比,南京绿道建设最大的特点是“因地制宜”。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成玉宁认为:“南京的绿道建设不是为绿道而绿道,而是因地制宜,从构建生态体系出发,把南京既有的公共开放空间,尤其是大家熟悉的那些风景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绿道也成了展现南京历史文化的一条重要的纽带。”

走在明城墙绿道前湖路段,成玉宁指着明城墙北界墙告诉记者,这段明城墙非常有意义,墙内现在是海军学院,以前大文人王安石的故居——半山园就坐落在附近;墙外是前湖,史称燕雀湖,明代时燕雀湖大部分被填塞,如今湖泊面积不大,但很幽静。在南京绿道沿线,类似的历史文化典故,俯拾即是。

构建城市生态大系统

南京处于宁镇山脉的末端,丘陵地貌变化较大,加之水网密布,要把绿道建设与环境结合好,就要求尽量少改变现有地表资源。南京绿道规划建设中基本没有大开大挖,也没有大填大埋。

在724所、民国邮局、地震台等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利用群众爬山踩出的小路和已经废弃不用的老旧道路建设绿道,为市民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在琵琶湖、前湖、环陵路等人流众多的地段,为保障行人和骑车人的安全,在人行步道、机动车道旁新建自行车道,实现人车分流。

在紫金山绿道建设中,沿线的植物配置沿袭自然山林的野趣,以恢复生态植被为主要任务,构建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在原有乔木与灌木较为成熟的山林地带,相应布置不同类型的地被植物,如鸢尾、小叶栀子、麦冬、葱兰等,丰富林下空间。

2013年南京市启动了滨江风光带建设,全线规划建设了长约60公里的滨江绿道,沿途设有55个驿站,串联24个旅游景点,与9条公交线路、2个地铁站点无缝对接。

大江侧景观带是岛上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南向北绵延12公里,占地约210公顷,有着丰富的森林、湿地、池塘和泥潭资源。中新生态科技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景观师余晓琨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区域内部防洪堤坝的方案设计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同时,以景观手法减轻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堤采用石笼与联锁块护坡等生态技术,水下驳岸可供生物栖息,堤身可绿化,具有明显的生态特征。

2019年南京计划建设299公里绿道。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说,南京将继续修编绿道建设规划,继续推进绿道建设,串联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构建融合生态环保、健身运动、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的市域绿道网络体系。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