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3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鳌亚洲论坛嘉宾为新兴经济体解困献计——
携手推动全球化发展 创造互利双赢新格局
本报记者 朱 琳

新兴经济体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化进程中正面临“两难”:一方面,受益于全球化和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而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金融方面受制于人,经济发展和经济决策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影响。3月27日,在主题为“新兴经济体:新智慧解码两难困局”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如何破解“两难之困”展开了讨论。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开门见山:“我想说,其实是没有‘两难’困局的。”他指出,无论今天还是明天,世界都在快速地发生变化,不能光看后视镜却无视当前所发生的变化,只有正视这些变化,才会思考如何抓住主要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地改革。全球化不是威胁,而是最好机会。作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做好改变和创新的准备。

阿齐兹同时指出,改革不能过于复杂,必须精心考虑和全面规划。在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有媒体战略,光靠政府制定一份改革计划是不够的,还需要与老百姓在改革问题上多沟通交流。

“新兴经济体国家间存在结构性差距,有的国家之间,这种差距还在扩大。”为缩小这种差距,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凯尔德建议,新兴经济体首先应该实行贸易体制改革。他指出,全球金融体系在过去20年不断演变,并在有效促进商品、服务流动上作出了贡献,但依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需要额外的机制来补充。

其次,要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难问题。肯特表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发起建立亚投行和设立丝路基金,“我认为,新兴经济体可以在这方面一起努力,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另外,在检验检疫、交通、安全、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应该推进新兴经济体国家间城市层面的交流借鉴。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提出,当前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新兴经济体应携手反对。“全球化的好处就是让每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它们所拥有的资源,每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按照其比较优势原理,发挥各自所长来更好地分工,从而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保障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福祉。”林毅夫说。

林毅夫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也会遭遇挑战。他提醒,蓝领工人收入停滞,收入不平等,发达国家中产阶级人口比例下降等问题的产生,其根源不在于全球化。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通过政府来推进机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商业环境、加大教育投入,从而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他强调,“只有推动全球化,才能创造一个互利双赢的局面。”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马斯多普表示,加快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需要做四件事:降低脆弱性、绿色改革、防范中等收入陷阱、关注软件基础设施建设。

马斯多普分析,资金回流到发达国家可能会造成新兴经济体更脆弱。这要求新兴经济体必须深化本地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与美欧市场做金融风险隔离。他举例,几周之前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发行100亿元人民币债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当于加强了当地货币的风险管理。

关于绿色改革,他认为,绿色科技将会是新的创新点,也会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新兴经济体在下一周期的经济发展中,如果能够持续投资绿色科技,也能够降低风险。”

在马斯多普看来,中等收入陷阱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要解决这些人群面临的发展瓶颈,应该深入当地金融系统和资本市场。

“新兴经济体在今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印度工商联合会会长桑迪普·索马尼乐观地指出,新兴经济体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口结构年轻化,这意味着消费需求巨大。“所有新兴经济体都是消费型经济体,能够吸引投资,对于出口来说也是件好事。”

桑迪普表示,新兴经济体在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比如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我希望新兴经济体的体制更加透明,减少僵化的程度。新兴经济体也不能过度依赖发达国家,而是应该进一步加强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相互联系。”他认为,未来新兴经济体在进一步改善治理的同时,加强联系和互动,发展成果可以为更多人所共享。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