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3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驴司令”秦玉峰
本报记者 王金虎
秦玉峰在展会上看到毛驴参展,高兴得合不拢嘴。 (资料图片)

整天嘴角挂着笑容、脸庞红扑扑的秦玉峰有很多头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会长,等等。秦玉峰还有一个霸气的绰号:“全球最大的驴倌儿。”遍布全国20个毛驴药材标准养殖示范基地和正在实施的两个“百万头”计划,超过600多万头毛驴供他“调遣”,他不当这个“驴司令”,谁还有资格当?

秦玉峰的微信头像是他骑驴看账本的卡通形象,人和毛驴都很愉悦。秦玉峰的笑是有底气的,从他2006年担任公司总裁以来,东阿阿胶从一味寻常的补血中药成功转型为“滋补国宝”,年销售收入从10.75亿元增长到73.38亿元,年利润从1.53亿元增长到20.85亿元;毛驴当然也有理由“开心”,自打秦玉峰当上“驴司令”,“把毛驴当药材养”“毛驴活体循环开发模式”让毛驴综合价值提升6倍以上,单头毛驴价格3年增长了3000元。

小黑驴儿,白肚皮,粉鼻子粉眼儿小灰蹄儿。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憨态可掬的毛驴传统役用功能没落了,加之中国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导,导致毛驴存栏量持续下滑。蒙东辽西天龙牧业总经理张向阳曾向秦玉峰诉苦,驴产业不被重视,很多老专家觉得前途渺茫,都改行研究兔子去了。阿胶的主要原材料是驴皮,100多家阿胶企业虎视眈眈共谋一张驴皮,阿胶越产越多,毛驴却越来越少。“一皮难求”,整个阿胶行业面临无“皮”下锅的窘境。

“没有驴就没有驴皮,没有驴皮就没有阿胶,没有阿胶就让中华民族失去了一块中医药的活化石。从这个角度看,驴就是东阿阿胶的命根子。”

好驴出好皮,把驴当成命根子的秦玉峰首先想到要改良东阿黑毛驴的基因。藏野驴耐力好,可以在高原上和吉普车赛跑,免疫力强。当听说放到高原上的第一头东阿黑毛母驴怀孕产驹后,秦玉峰喜出望外,马上跑到青藏高原去给驴驹过满月。

仅靠一张驴皮拉不动驴产业,秦玉峰清醒地看到,必须加强驴的活体循环开发。他算了一笔细账,驴奶和牛奶、羊奶相比,更接近母乳成分。一头产奶母驴一天产奶1.5公斤,驴奶40元1公斤,这就是60元。母驴的产乳期是6个月,这6个月里每天60元,半年就是10800元。“养一头东阿黑毛驴相当于多种2亩地,能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可以说,一头毛驴就是一个小银行,贫困地区的农民们完全能牵着毛驴奔小康。”保证驴皮供应的初衷,却让秦玉峰意外发现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

于是,东阿阿胶在全国毛驴存栏第一县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实施金融租赁、小规模大群体产业化养殖模式,带动当地毛驴存栏由20万头增长到40万头,3年使养殖户增收20亿元。东阿阿胶还在巴林左旗投入1500万元设立养驴扶贫基金,帮助全村27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奔小康,成为内蒙古产业脱贫致富的标杆。目前,东阿阿胶在山东、内蒙古、新疆、辽宁、青海等地建成毛驴药材标准养殖示范基地20个,带动全国养驴户增收180亿元,先后投入扶贫资金达2亿元,辐射带动投资15亿元,惠及全国1000余个乡(镇)2万多贫困户6万多贫困人口。2017年,秦玉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作为“驴司令”,秦玉峰多次在国家、省、市等层面为毛驴产业鼓与呼。今年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秦玉峰提交了《关于积极参与环京津和“三区三州”产业扶贫暨推动三北地区养驴业发展的建议》。在秦玉峰的观念中,为毛驴争待遇,就是为广大贫困人口争收益;为毛驴产业奔走,就是为贫困户可持续增收致富争未来。

如今,在秦玉峰的广泛呼吁和积极努力下,毛驴产业和毛驴扶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得到国家部委和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首次将驴作为特色禽畜列入畜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给予5000万元的驴产业项目资金,支持毛驴产业发展。聊城市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养驴精准扶贫扶持政策,并将东阿县打造成全国规模化毛驴养殖第一县。目前,辽宁、吉林、内蒙古、山西、宁夏、山东、甘肃、陕西等12省(区)的20个市(县)相继出台34个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养驴扶持政策文件,15省68市县与东阿阿胶签订毛驴养殖战略合作协议,全国多地将毛驴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

在秦玉峰看来,养驴扶贫是一根甘蔗两头甜,在产业链上游,让群众致富脱贫,助力乡村战略实施;在产业链下游,为传统名贵中药材阿胶产业提供原料保障,助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骑驴看账本的秦玉峰,不亦乐乎。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