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2019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3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定向发力补上高技能人才短板
胡达闻

“大学生毕业之后找到工作并不难,难的是实现高质量就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感慨地说,当前很多企业面临高技能人才招工难,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年年面临“最难就业季”;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开出数十万年薪都难以招到合适雇员。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

以规模扩大倒逼质量提升,数量结构调整的背后,折射出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只有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人才的占比不断提高,不断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才资源和优势才能达到最大化。

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市场需要的主动适应。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愈发突出。近年来,我国人才培养的结构没有及时匹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扩招100万人,正是对这一结构性问题的定向发力。

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稳就业”的内在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这意味着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体能习得一技之长,有助于实现就业稳定。

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平衡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决不能为了扩招而忽视教育质量。要解决好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一系列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严把教育质量关,尽快建立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要做好人才培养与用人市场的衔接,在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难点。对学校来说,高职扩招要了解社会需求、产业调整等信息,做好人才培养供求关系的平衡,灵活配置教育资源。对企业而言,国家应及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为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保障,消除其后顾之忧。

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可解结构性就业失衡的燃眉之急,远可除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长久之忧。让更多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真正实现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