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全面小康路上奋力奔跑
——西藏自治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代 玲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西藏山南隆子县玉麦乡。本报记者 代 玲摄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强调要加快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6年来,西藏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导向、生态是第一红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十大工程,聚力发展七大产业,奋力推进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雪域高原在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和谐稳定氛围中走出了一条高质量惠民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除草要勤,枯黄叶子要及时清理。”在日喀则市仁布县切洼乡普纳村,来自四川的徐文军一边示范,一边向妻子央珍讲解种菜技术。这些年,在他的指导下,央珍已经学会独自打理家里的温室大棚,一年有7万多元收入。

切洼乡位于318国道沿线,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典型乡,生活着藏、汉、回、彝、撒拉等多个民族。截至2018年底,切洼乡下辖8个行政村724户,像徐文军和央珍这样的民族通婚家庭就有37户。这些家庭不仅夫妻恩爱,大多数家庭还通过奋斗实现了脱贫奔小康。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而民族团结则是我们的生命线。”切洼乡党委书记刘俊华介绍,在切洼乡,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切洼乡就是靠着民族团结这个法宝走上了致富路。大家互帮互学,在搞好团结的同时日子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10年前,全村没人会种菜。在徐文军的带动下,村里建起了40多个温室大棚,20多户学会了种植技术,生活越过越好。”说起丈夫,央珍眼里满是骄傲。

在西藏,像切洼乡这样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乡镇比比皆是。西藏把树立、宣传、学习先进典型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6年间,全区累计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900余个、模范个人1300余名。在榜样的带动下,330万雪域各族儿女相亲相爱、同心同行,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民族团结如同草原上的格桑花,在雪域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开得鲜艳夺目。

抢抓机遇迈向高质量发展

沿着蜿蜒的雅鲁藏布江,一座座高耸的铁路桥墩挺拔屹立。桥墩之间,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铺设行轨排、架设梁片,川藏铁路拉林段正式进入全面铺轨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发愤图强,乘势而上,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6年来,西藏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6万公里,民航吞吐量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多布、果多等水电站建成投运,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正式投运,不仅解决了区内的电力保障问题,还实现了藏电外送。

以交通、能源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改善为西藏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西藏着力发展高原生物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产业、边贸物流产业等7大特色优势产业,聚焦新目标,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其中旅游文化产业是西藏重点发展的绿色支柱产业,2018年全年预计接待游客3360万人次,同比增长33%。

西藏还加强与援藏省市的合作,利用各种资源和载体发展、培养内生动力。2018年实施援藏项目707个,完成投资44亿元。在“央企助力西藏脱贫攻坚”活动中,西藏与相关企业签约15个总投资达80亿元的项目。

“西藏绝不搞大开发,绝不能为了短期的发展搞大建设。西藏需要守护好环境。”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表示,西藏追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让人民群众能够过得更好,收入不断增长,有更好的健康状态、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全力以赴改善民生

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殷殷嘱托。

“我区所有的经济工作都是民生工作。”在2019年初召开的西藏经济工作会议上,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表示。他认为,解决民生问题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翻过日拉雪山,远眺河谷里的玉麦乡,一栋栋崭新的藏式民居拔地而起,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走在玉麦乡平坦宽阔的马路上,一排排太阳能路灯立于道旁,村民们都在忙着筹划布置新家。

玉麦是我国人口最少的乡,2018年底仅有9户32人。得益于西藏边境小康村建设,玉麦不仅通了水、电、路、讯、邮,还建起了卫生室、幼儿园,发展起天然饮用水产业、蔬菜种植等。2018年玉麦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

玉麦的变化是西藏民生改善的缩影。西藏实施了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西藏21个边境县中的628个边境村,正在发生根本性巨变。

不久前的藏历新年期间,记者来到拉萨经开区德吉康萨社区多吉康珠的家中,只见桌上摆着琳琅满目的年货。多吉康珠一家是从昌都市贡觉县“三岩”片区跨市整体易地扶贫搬迁过来的,这是他们搬过来后过的第一个藏历新年。“以前生活在深山,交通不便、上学就医难、长远发展更难。如今,我们住得离拉萨市中心很近,生活很便利。为了美好生活,我们要更加努力奋斗。”多吉康珠说,等过完新年,他准备建设养殖场,带动搬迁群众一起致富。

2018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3%以上,全区26.6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已搬迁入住21.8万人,25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8.1万人……这些发展成绩是西藏在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共同努力的见证,也是雪域高原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奋发向上,践行“老西藏精神”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