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北二环,歌华大厦写字楼10层。
一大早,知名大病筹款平台“轻松筹”的数百名员工就忙碌起来。他们每天面对的是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求助信息,当然还有世界各地的好心人给出的回应。
当众筹这个已经不再新鲜的概念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会有怎样出乎意料的改变?通过互联网开展大病救助众筹的轻松筹又有怎样的商业想象空间?在借助互联网让众筹变得更加高效的同时,如何保证公众的善意不受欺骗?
成立4年来,轻松筹一直试图用行动回答这些问题。
当众筹遇上移动互联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已经大量普及,互联网用户开始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
这一年,轻松筹CEO杨胤刚满40岁。彼时,她的身份还是资深投资人、全球知名风投公司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中国副总裁。
“移动互联网技术会彻底改变公众的生活,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历史机遇。”杨胤说,技术革命浪潮已经袭来,自己更愿意主动“跳入”其中,从投资者变为创业者。
对于很多创业团队来说,方向和目标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清晰的。对于轻松筹的初创团队来说亦是如此。轻松筹最初的产品定位并非大病众筹,而是基于移动端的熟人众筹,众筹类型不限。
随着轻松筹的不断发展,团队发现,大病众筹前景可期。“一方面,很多人依旧缺乏健康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善意力量很强。”杨胤说,发现这一点后,轻松筹的前行方向才真正变得清晰而坚定。统计显示,4年来,轻松筹筹款总额已经超过255亿元。
与常人的想象不同,尽管轻松筹团队做的是行善之事,却并非总能收获感动与感恩。“唠叨、谩骂甚至骚扰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以至于我们为一线工作人员安排了大量心理医生做心理疏导。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理解,因为患者及家属通常比较焦虑,尤其是面对陌生的客服人员时,情绪较易失控。这就是我们真实的工作环境。”杨胤说。
尽管如此,轻松筹团队依然从工作中感受到了无尽的快乐。“很多接受过我们帮助的人,在渡过难关后会主动将没用完的款项退回来,以帮助他人;更多人则在事中与事后一再表达出对我们的感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受到善意在积聚、在放大、在传递,它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杨胤说。
是公益,也是生意
杨胤认为,网络众筹是公益,也是生意,二者并不相悖。“我们当然不排斥打开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轻松筹发展得越健康,在社会公众健康保障体系中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随着团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观察到新的问题,不断尝试新的解决办法,轻松筹的业务版图也越来越大。如今的轻松筹已经开始更多地关注健康保障领域,拓展自己的产品线。从轻松互助到保险再到在线诊疗等业务,一张覆盖多个领域的产品网正在徐徐铺开。
比如,“轻松互助”就是一种“抱团取暖”的健康互助机制。身体健康的用户只需要预存10元成为会员,就可以在不幸患病时按照“一人患病,众人均摊”的规则获得健康互助金。杨胤介绍说,目前,轻松互助累计发放互助金超过3.48亿元。为了让互助行动更加公开透明,全部互助金均存入银行专门设立的账户中,信息实时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又比如,基于数据、场景等潜在价值点,轻松筹推出了名为“轻松e保”的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为受众提供精选保险。轻松e保先后与泰康在线、华泰财险等多家知名保险公司达成合作,实现了单款保险产品购买转化率13%、单月规模保费超3亿元的好成绩,成为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业的一匹“黑马”。
此外,轻松筹还推出健康产品服务系统,覆盖健康体检、在线问诊、绿色就医、营养保健、诊断检测等多项内容。
在质疑中努力自我完善
杨胤坦言,轻松筹一路走来,质疑声从未停止。
2015年,一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由于患上白血病在轻松筹发起了筹款。很快,就有网友表示,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能够覆盖留学生患白血病这种情况,因而不应当“过度利用公众善意”。
针对这一情况,轻松筹发出了志愿者验证请求,受托志愿者立刻前往当事人所在学校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当事人已经毕业,签证马上过期,已经不在德国医疗体系保障范围之内,其病情也属实。因此,帮助该当事人确属轻松筹的业务范畴。当然,这件事也给轻松筹“提了个醒”,很快,轻松筹便上线了志愿者验证项目,以增强其验证能力。
“质疑是正常的。平台做大了,必然要承担更多责任。尽管我们已经尽力设想各种情况,但多少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出现。这时候质疑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这是平台在自我完善之外的另一种完善方式。”杨胤说:“我们的工作是传递善意,我们有责任不断改良自己的产品,让它变得更好。”
除了不断推动制度完善,轻松筹还在技术探索上不断发力。如今,轻松筹已经拥有了很多系统性验证能力。比如,对不同病种医疗费用的统计与估算、对不同病种看病流程的掌握、与公安部门相关系统对接以验证发起人及病人的真实身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