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朵金花”同步绽放,标志着我国期权市场扩容时代到来,相关产业链风险管理进入新阶段,也表明我国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期货与衍生品市场迈入发展快车道。同时,也有利于产业主体综合利用期货、期权工具,丰富套期保值策略
1月28日,天然橡胶期权、棉花期权、玉米期权,分别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同时上市。
天然橡胶、棉花、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品种。相关期货上市以来,产业客户参与广泛,功能发挥较为显著。此次相关期权“三朵金花”同步绽放,标志着我国期权市场扩容时代到来,相关产业链风险管理进入新阶段,也表明我国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期货与衍生品市场迈入发展快车道。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期权品种的推出,有利于产业主体综合利用期货、期权工具,丰富套期保值策略,有效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和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将进一步降低套保成本。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棉花是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材料。
2004年6月份,为服务棉花流通体制改革,郑商所上市了棉花期货。
棉花期货上市以来,市场功能发挥充分,棉花期货价格权威性不断增强,逐步成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国内外棉花贸易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棉纺织企业和广大棉农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于稳定棉花生产、提升棉花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棉花期货运行的良好基础,为棉花期权的推出夯实了底子。
专家表示,影响棉花价格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产量、进出口量、储备、国际棉价、汇率、下游纺织需求、化纤替代及国内政策等。棉花价格波动频繁,产业链相关主体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需求。目前,棉花期货的法人客户持仓占比约为51%,在郑商所农产品期货中处于首位。这不仅体现了广泛的产业参与度,也表明棉花产业链避险需求较为强烈。
2014年,国家开始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为服务目标价格改革,郑商所在新疆设立棉花期货交割仓库,并将棉花期货基准交割地由内地调整至新疆,进一步巩固了新疆棉花主产区优势。此次呼应市场需求,推出棉花期权。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王建红表示,棉花期权在套保成本、资金管理和套保策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国棉花生产与流通经营规模小,资金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弱,更加需要利用期权管理风险,灵活控制套保成本。
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任罗红生表示,棉花期权上市后,棉花期货、期权、保险等金融工具相互配合,对深化目标价格改革、探索新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棉花现货产业的人士表示,开展棉花期权交易,可引导棉农参与棉花期权套期保值,基于棉花期权开展价格或收入保险试点,在政策保障之外,进一步提供市场化保障,提高棉农市场化管理价格风险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棉花目标价格改革。
1月28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天然橡胶期权,是全球首个天然橡胶期权。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近年,天然橡胶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产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巨大而迫切。与此同时,我国天然橡胶期货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在橡胶主产地云南和海南,当地橡胶厂向胶农收胶,都以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前一天的收盘价为基准,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内现货市场的定价参考基准。2018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期货成交规模稳居全球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第一,为天然橡胶产业套期保值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有效发挥了套期保值功能。
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副会长郑文荣表示,推出天然橡胶期权,进一步完善了期货市场功能,满足了企业精细化、多元化需求,是服务产业链中广大企业的又一重要举措,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期待。
从国际市场看,天然橡胶尚无场内期权产品。上市天然橡胶场内期权将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个创新。由于东南亚国家是天然橡胶主产区,也是重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天然橡胶期权上市可很好地为这些国家的天然橡胶产业服务。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表示,随着天然橡胶期权的上市,我国场内衍生品创新发展又向前迈进一步,对完善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提升定价能力、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同时,玉米期权的上市,也丰富了我国农产品衍生品工具。
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许强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玉米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在“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新机制下,玉米种植者、贸易商,深加工企业乃至饲料和养殖企业均面临玉米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玉米期权有助于市场为玉米产业链客户量身定制风险管理产品,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推动玉米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
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李正强表示,玉米、棉花、天然橡胶3个期权的上市,有利于完善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的层次结构和运行机制,有利于构建期货市场与期权市场、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现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互联互通、相互促进的市场体系,有利于机构客户的培育和参与、进一步优化市场参与者结构,有利于产业企业降低成本、更加便捷地利用衍生品市场改善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