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必须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这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也是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我们务必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创造性地贯彻落实。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国内外经济形势重大变化,与宏观调控基本取向以及调控的时机、重点、力度和节奏高度相关、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合理区间、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确保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等重要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宏观调控的及时应对和精准有度。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判断。从长期大势看,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从当前形势看,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内外经济大势中蕴含的“变”与“不变”,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提供了重要参照。一方面,面对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态势,宏观调控主要是保稳、促稳;另一方面,针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宏观调控还要应变、解忧,引导经济运行回稳。因此,精准把握宏观调控时机、节奏和力度,是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
面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如何精准把握调控时机、节奏和力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要做到及时有效、恰到好处,而不能犹疑迟缓、用力过猛。要充分利用我国经济韧劲足、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的有利条件,适时适度进行调控引导,综合施策。实施宏观调控既要留有充分的政策回旋空间,又要保持恰当精准的调控力度,同时还要与相关政策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尤其要立足我国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优势,把宏观调控精准有度与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关键作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增强消费能力,使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源源不断释放出来。
面对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带来的调整“阵痛”,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更多体现为主动做好预调、微调;重点难点在于强化政策协同,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社会政策、结构调整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相互协调,互为倚重。鉴于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宏观调控要注重逆周期调节,及时熨平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波动,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与此同时,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要加强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同关联,谨防出现各方政策互不协调、多种政策无序叠加的乱象。一方面,要不断释放政策协同的改革效应,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添力;另一方面,还要持续发挥好各项政策措施的促稳效应,确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不断取得实效。
能否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时机、节奏和力度,考验着我们党各级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既要吃透政策,又要摸清实情,善于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把握经济规律的能力、增长领导经济工作的才干。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精心落实宏观调控各项要求和部署,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够劈波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