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追赶”到“领跑”
——五位高铁一线工作者谈改革开放与中国高铁发展

本报北京11月29日讯 记者王轶辰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中国高铁一线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铁发展”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改革开放40年来,高铁的飞速发展给国家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一路领先,营业里程突破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运营场景最为丰富、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高铁的发展让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机务段高铁司机、首席技师陈承仪感受最深的就是“快”。陈承仪认为,“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发展速度快。例如福建省,原来是全国路网的末梢,出省只有一条鹰厦铁路。如今,东南沿海的大通道已经成为国家铁路网“四纵四横”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也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市市通动车”的省份。二是运行速度快。福州到北京,原来需要50多个小时,现在经过合福高铁,只需要7个多小时。高铁给人们带来了便利,更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福州到厦门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而且实现了“公交化”运营,“同城化”效应更加凸显。人们的生活方式、格局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铁路改变了很多人的出行体验。”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南站客运车间业务指导张润秋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高铁出行。以京津城际为例,2008年日均发送旅客4.9万人次,2018年上半年日均发送旅客8.2万人次。同时,运输服务发生了变化,比如从纸质车票到电子车票,从普通绿皮火车到现在的“复兴号”,从售票处的排长队买票到现在的互联网购票,从推着货车卖货到网上订餐。“可以说,中国高铁的发展让广大民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赵红卫,长期从事铁道机车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研究和应用工作。在赵红卫看来,高铁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为铁路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也为国内铁路的产学研用各个部门提供了协同合作的可能,比如“复兴号”动车组,它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来组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来技术牵头,联合国内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来研制完成的。同时,这个舞台还拓展了全球铁路同行共同交流合作的空间,共同促进整个世界铁路技术的发展。“我国高铁具备了全套完备的技术体系,也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性转变。”赵红卫说。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线路维护技术专家工作室首席导师吕关仁表示,未来铁路部门还将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融合,通过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分析手段,全面提高线路维护的科学性、经济性,让高铁出行更加快捷舒适。

近年来,中国高铁发展日新月异,高铁未来的发展也尤为值得畅想。2007年,全路首次大面积开行200公里动车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董宏涛,成为全国铁路第一批动车组机械师。“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动车检修库里灯火通明、一派繁忙,当大家第二天乘上高铁动车组出行的时候,动车组机械师才能安心休息。”作为一个动车检修人,董宏涛希望动车检修的未来能够实现自动化,逐步减少人力和劳动强度,使我国的动车组检修更智能化、现代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