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在“五级书记抓脱贫”的大格局下,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出台了很多政策保障措施,集中解决精准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笔者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需要中央政策,还需要充分发挥基层智慧,精准施策开好“药方”去穷根。
首先,实现精准帮扶需要发挥基层智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就需要基层下足“真功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找准靶向对症下药。深入分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选择适合的扶贫项目精准帮扶,该产业帮扶的发展产业,该兜底保障的纳入社会保障。在贫困地区好的扶贫项目往往很难找,既要有收益又要保安全,还要结合贫困户自身条件和意愿。
因此,产业扶贫不可图省事一刀切,不顾群众意愿和实际情况强行配菜,防止出现给无劳动能力户发牛羊却无力饲养的现象。要注意发挥基层智慧,根据实际需要整合扶贫资金解决重大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小微项目扶贫,用好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家致富。同时,应注意防范各类风险,设计好风险抵御机制,保障贫困户利益不受损。
其次,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离不开基层智慧。脱贫不光是扶贫干部的事,脱贫致富的主体是贫困群众,贫困群众应主动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这就要求基层扶贫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不能简单直接给钱了事,帮扶措施要能够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比如,可以在产业帮扶上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注重开展农村地区实用产业培训,将有意愿的贫困户和模范党员组织在一起共同学习提高,使贫困户打消顾虑、激发致富动力。
最后,处理好公平问题考验基层智慧。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贫困县中非贫困村存在的发展不平衡,贫困村中一般户、边缘户存在的心态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为了争取危房改造补助、大额医疗报销争当贫困户,将家中老人分户人为制造贫困户的现象。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当,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产生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基层部门在执行政策时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更加注重公平。扶贫政策不能高福利化,不可擅自拔高标准,吊高胃口。对脱贫户要坚持在一段时间内脱贫不脱政策,确保脱贫成效牢固;对非贫困户、边缘户也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考虑,减少心理落差,避免留下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