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认为
产学研对接要寻找“最佳点”
本报记者 马洪超

在近日由《财经》杂志和厚益控股联合主办的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上,与会嘉宾就企业需求和科学技术如何对接、前沿科技如何转化落地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大家认为,对待技术创新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找到密切合作的联结点,使企业需求和科学技术实现更精准对接。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认为,企业十分关心创新如何有效、怎么能降低创新风险的问题,因为企业没有效益就会倒闭,创新要能赚到钱,而不是盲目地把所有创新都拿来用。“2000年社会上出现互联网热和纳米热,现在石墨烯行业很热,其实这些行业做起来都不容易,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做成功。如果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按照自己的目标去抓创新,那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对于一些创新领域的投资,必须认识到有些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半导体材料硅很有发展前景,但投资后往往需要10年甚至20年才能见到收益,远远超过很多投资的周期,这是一个很大的瓶颈。”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表示。

新奥集团首席战略官陈新华表示,从电报、电话到电视、电脑,再到今天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移动终端,信息技术已经颠覆了许多传统产业,并打破了一些行业的传统格局。

陈新华认为,数字技术打通了多个行业的竖井,打破了原有的产业链格局,是未来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未来经济新图谱的主要构造者,它将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他以能源行业举例,未来的能源经济将在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和储能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所提供的便利,将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污染严重的能源系统,改造成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主、化石能源为补充的能源系统。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迈克尔·莱维特看来,学术和商业的对接,重在找到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结点。硅谷的崛起正是源于产学研的成功联动——硅谷内60%至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教师或学生创办的,研究型大学和本地企业联动起来,对技术人员更方便更及时地进行教育培训,成为硅谷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

对于产学研的密切合作,后EMBA创始人、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发起人崔巍体会格外深刻。2011年,崔巍在北京创办了“后EMBA商业领袖”培训项目,现在已有2600多名企业家学员,其中95%都是企业负责人。他介绍,这些企业家来到“后EMBA商业领袖”项目上课,跟着培训团队到世界各创新高地深度游学,使企业需求和科学技术实现了更好对接。他希望,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今后能打造成一个世界科技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布展示、交易转化平台,成为全球创新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创新投资的新高地和创新产业的集聚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