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市场利率和中短期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反映了目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
□ 考虑到8月份有大规模同业存单到期、央行投放减少等因素影响,短端收益率水平将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缺乏进一步大幅下行的动力
8月9日,货币市场利率出现回升,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上涨20个基点,报1.6220%,7天Shibor上涨10.5个基点,报2.4500%。
在此之前,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下行,引发了市场关注。8月8日,隔夜Shibor大幅下调19.1个基点,报1.4220%,创下2015年8月12日以来的新低。7天Shibor下降4.1个基点,报2.3450%,低于中国人民银行7天逆回购的官方利率(2.55%)。3个月Shibor下降5.3个基点,报2.8420%。
与此同时,同业存单的利率也一路下跌,目前,1个月同业存单利率降至2.3%,3个月同业存单利率也降至2.4%至2.5%水平,1年期存单利率降至3.3%。在货币市场利率下降的带动下,中短期利率债收益率也快速下行。3个月国债收益率降至2.1%左右,1年期国债降至2.7%左右,3年期国债也降至3.0%附近。
“货币市场利率和中短期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反映了目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中金公司固收分析师陈健恒表示,央行在4月份和6月份连续两次大幅降准,7月17日进行1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招标,再加上7月23日投放502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之后,银行体系资金面的状况得以明显改善,银行体系超储率可能已经回升到较高水平。
8月9日,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当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这是央行连续第15个工作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尽管近半个月以来央行并没有向市场释放更多的流动性,但前两周市场资金相对宽裕,叠加财政7月末支出,当前整体资金面压力较小,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表示,央行的“主动作为”是提升银行间水位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仅仅是表象,核心却在于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渠道尚不顺畅。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表示,流动性总体充裕但一些民营企业仍然感觉资金面偏紧,这是由于信用扩张受到供给端和需求端多重约束的影响,金融体系“有钱”难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资金需求端看,投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环评不达标企业、产能过剩等领域的融资需求显著下降;从资金供给端看,监管和问责全面加强,导致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一定程度下降。
对于如何让资金真正进入所需领域,马骏建议,应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结构性去杠杆”的精准度。进一步完善定向降准和宏观审慎评估考核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再贷款、担保和贴息力度,支持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适度扩大贷款抵押品范围,进一步明确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安排等。
对于未来资金面情况,业内普遍预期仍较为宽松。陈健恒认为,8月份公开市场自然到期资金规模低,MLF和国库现金定存续作有刚性,对流动性的影响微小;税收规模将季节性下降,并非集中缴税大月;财政支出力度可能较小,对流动性的补充效果有限,各项因素都不会对流动性构成收紧。但是,考虑到8月份有大规模同业存单到期、央行投放减少等因素影响,短端收益率水平将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缺乏进一步大幅下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