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8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货门”仍在持续发酵,专家建议——
构建网络交易全新法治环境
本报记者 陈 静

我国法律目前并未规定电商平台对第三方上架的商品具有审查真实性合法性的义务,打假的主要职能依然在国家市场监管部门,这也让电商平台缺乏打假动力

消费者是假货、山寨货的直接受害者,但如何教会他们分辨正品,如何鼓励支持维权行为,是需要解决的长期问题

标价9.9元的进口奶粉,“小米新品云彩电”品牌却是“小米新品”……频繁的假货、山寨、劣质商品曝光让刚刚上市的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成为舆论焦点。

“假货门”仍在持续发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约谈拼多多,要求拼多多平台经营者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入驻平台经营者及商品的管理和审核,积极配合各地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检查,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在此之前,多家美国律师事务所也宣布,将代表投资者展开对拼多多的集体诉讼,以追回投资者因此蒙受的损失。在上市不到一周就遭遇集体诉讼,这也创下了“中概股”的一个令人颇为尴尬的“新纪录”。

对此,拼多多的回应却多少显得有些耐人寻味。在媒体沟通会上,尽管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表示将加大打假力度,比如将携手品牌电视机厂商,寻找电视机“傍名牌”现象治理方案等。但在另一方面,其新闻发言人也表示,拼多多正在受到罕见的网络舆情攻击。据此,拼多多已向国家互联网中心举报,言外之意即是遭遇了“黑公关”。“上市了,关注度自然会增加,正面和负面的消息都会被聚光灯放大。”市场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接下来有可能还有更多品牌商站出来维权。

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则认为,电商平台假货问题反映了我国电商平台最大的痛点,不论是传统电商平台还是新兴电商平台,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假冒伪劣。“打假的过程肯定是相当漫长的,需要平台投入相当大的成本和技术去实现。”也有专业法律人士表示,由于我国法律目前并未规定电商平台对第三方上架的商品具有审查真实性合法性的义务,打假的主要职能依然在国家市场监管部门,这也让电商平台缺乏打假动力。

对此,曹磊建议,一方面电商平台仍需强化治理。比如,利用大数据监测、“神秘买家”与委托第三方抽检等方式加强对假货的打击,把好商品关,对提供盗版和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提出警告和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打击售假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各方协同治理,“市场治理需要创新,除了电商平台自身需要在平台合规、商家治理、知识产权、商品品控、商业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外,也需要包括政府、平台、商家、用户、服务商、社会等方方面面来协同治理,从而构建一个适应网络交易全新法治环境。

不过,被认为主打低端市场用户、“大妈最爱”的拼多多,这次遭遇的“假货门”也暴露出对新电商消费者的教育已刻不容缓。有用户表示,即使当下在拼多多平台上仍有品牌为“Shrap”(夏普正品品牌拼写为“Sharp”)的山寨彩电出售,已购买用户的评价却“是正品”,这就说明,低端市场用户很多自身就缺乏鉴别正品的能力。消费者是假货、山寨货的直接受害者,但如何教会他们分辨正品,如何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维权行为,仍是今后长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