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随A股市场的持续调整,可转债对应的正股股价持续下跌甚至创下新低,可转债也频频破发,甚至遭弃购。截至7月27日,全市场转债转股溢价率均值35.7%,相比前一周下降2.7个百分点;公募基金转债持仓403亿元,环比减少18亿元,占转债市值的比重降至18.0%。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减持转债,且是最大减持机构,转债基金仓位整体降低。
可转债是一种含权债券。投资者在持有此债券同时,拥有将其转换成股票的权利。因此,当正股股价上涨时,可转债就会上涨。股价下跌时,可转债也会下跌,但一般不会跌很多,可以当作债券持有。可以说,可转债是一种具有期权性质的资产。作为兼具股债双性的品种,可转债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
可转债在年初是市场的“香饽饽”。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份,A股通过可转债发行融资546.05亿元,接近2017年全年602.72亿元的水平,融资规模占总融资规模接近10%,创下近5年来新高。
为何可转债市场从年初市场热捧到出现大面积破发、弃购现象?鹏扬基金固定收益总监王华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可转债因为新增数量较多,资质开始参差不一。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由于近期股票市场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进一步影响了投资者信心。一旦可转债申购后,正股价格出现波动,投资者就有可能弃购。对投资者而言,可转债发行保护条款也不好,破发情况日益增多,因此,可转债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就明显下降。
面对走弱的市场行情,近两周蓝思、艾华、三力、海印、众兴、特一等转债相继公布下修转股价格预案。数据表明,2018年以来,已累计有12只转债向下修正转股价格,创历史新高。业内专家表示,可转债转股价格下修会提升可转债价值,投资者可以关注其中的博弈机会。
海通证券姜超认为,新规的配售政策一定程度上绑定了转债投资者和大股东的利益,为博弈下修提供了思路。他认为,目前大规模布局可转债仍需等待时机。短期可挑选面值附近,溢价率不高的优质个券,长期关注创新(TMT、高端制造等)+稳定收益(消费属性)板块。但同时要密切关注基本面变化、股市波动、货币政策不达预期、转债价格和溢价率调整等风险。
目前,可转债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买卖与股票一样。但专家也提醒,投资者如果申购了可转债却放弃购买,可能对打新股有影响。根据相关规则,如果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累计出现3次中签弃购,那么6个月内就不能参与新股、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的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