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7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崇山峻岭 重建生活绿洲
——甘肃武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纪实
图为住宅区与养殖区分置的天祝县松山镇南阳山移民片区祥瑞新村一角。 本报记者 陈发明摄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通讯员 李娜娜

甘肃武威市对生活在祁连山高海拔贫困山区和生态恶化沙区、干旱区的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并采取产业先行的办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他们找到脱贫新门路,不仅让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也让从山区里走出的百姓尝到了生活的甜头,有了致富的奔头

从海拔3000多米的甘肃武威市天祝县赛什斯乡搬迁到松山滩德吉新村的陈进武一家,住上了9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生活从此有了新变化。

“以前住在大山沟里,吃水难、出行难、看病难,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更是没法解决。下山入川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现在出去打工离县城也近,几十分钟就到了。”陈进武说。

甘肃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辖区海拔在1350米至4872米之间。近年来,部分生活在高深山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农牧民因山区条件艰苦、自然灾害频发,就医、上学、行路、喝水等难题严重制约生产生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扶贫开发与资源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

为此,武威市通过整乡搬迁、就近收缩等方式,将生活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群众搬迁出来。其中,位于天祝县松山镇境内的南阳山片和古浪县西靖镇境内的黄花滩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成为4.86万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点民生工程。

新房子开启幸福新生活

松山镇是天祝县19个乡镇中唯一不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乡镇,也是全县最大的一片地势平坦区域。黄花滩位于古浪县的中部绿洲区,相对于南部山区而言,非常适宜群众留居。因此,两个地区成为武威市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的重点区域。

“我们以前住的村子离县城很远,买东西开着农用三轮车来回一趟就得一整天时间。”今年2月份,李宗永从横梁村的土坯房搬到了黄花滩兴民新村的移民点后,就再也没有为这些事操过心,“移民点学校、卫生室、广场啥都有,自来水也通到了家里,旁边就是一条省道,去哪里都方便”。

以前最让李宗永头疼的是吃水问题,人在山上住,水在山下流,挑一担水要爬半个小时的山路。

这个问题早在他搬迁过来之前,当地政府就已经考虑到了。2012年以来,黄花滩移民区坚持移民住宅与水、电、路、渠、林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配套,就是为了确保移民群众能够搬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李宗永家是搬进黄花滩兴民新村的1192户农牧民之一。从2015年9月份兴民新村开建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片占地1700亩的新型移民安置点,容纳了来自古浪县南部高深山区的贫困群众1259户约5148人。在武威市,类似于古浪黄花滩的生态移民点还有天祝南阳山片、凉州邓马营湖等一批移民搬迁示范基地。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武威市已对生活在祁连山高海拔贫困山区和生态恶化沙区、干旱区的4.86万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7万人。截至2017年底,已建成住宅11899套,搬迁安置移民5839户23393人。2018年,计划新开工建设3123户10965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目前正在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

新产业带来脱贫新门路

易地扶贫搬迁,只让搬迁群众住进新房子还远远不够,必须要让他们搬得来,更重要的是要“稳得住、能致富”。

“我们采取产业先行措施,政府给每户移民配套建设一座大棚,可以种植,也可以养殖。村(牧)民原有土地流转费用也是一笔收入。此外,还可参与种植及养殖管理等打工挣钱。”天祝县委书记张发基介绍,当地新引进的小香菇产业已初具规模,每座大棚栽培香菇可实现收入3万多元。

在天祝县,不仅小香菇被逐渐培育成了增收产业,去年以来天祝县还开始试种藜麦并取得了初步成功。由于海拔高、温差大,这种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洋品种,在天祝县的平均亩产可以达到150公斤。今年,该县在松山镇南阳山移民点推广种植的5000亩藜麦,总产值可达600万元。

距离天祝县40公里的古浪县,采取企业统一经营和农户参与种植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起了特色林果的“戈壁农业”。截至目前,已经有823户贫困户将823座日光温室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于今年2月12日兑付“以棚入股”分红资金246.9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转变。

除了种植业,古浪县黄花滩新居群众历来都是靠养羊为生,村民胡全科从15岁就开始放羊,如今他靠着这门手艺摘掉了穷帽子。

搬迁到黄花滩新西村后,他依旧干起了老本行。“我负责移民区兴盛种羊繁育基地羊舍的整体管理,一个月可以挣5000元钱,比以前自己辛苦放羊好多了。”胡全科说,同村的乡亲郭忠月、朱梅花夫妇慕名前来,一人打理一个羊舍,每人每月工资2700元。对于供养两个大学生的他们来说,在家门口的这份收入远比出门打工要好得多。

而且,村民自家的羊还可以作为股份入股兴盛种羊繁育基地。“如果入股了4只羊,今年下的小羊羔,公的可以出售,母羊羔可以继续入股,第二年入股羊羔就变成了6只。”兴盛公司总经理胡丛斌为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股份分红加上务工工资,每户的年收入基本可以稳定在5万元以上。

新环境孕育新希望

“以前在山里待着没希望,种地放羊一年到头只能填饱肚子,连个零花钱都挣不出来。”李宗永告诉记者,过去老家的村里几乎家家都养羊,平均下来每家有100多只羊,都是放养,搞得山里的灌木都长不到膝盖高,“我们搬下山以后,山上的植被恢复得特别快,上次回去一趟,灌木条子有一人多高”。

记者从武威市林业局了解到,生态移民搬迁后,武威市对迁出区实行了封山禁牧,辅以造林、种草、散播等措施,生态修复成效明显,水源涵养功能逐步增强。移民迁出区恢复生态用地72万亩,恢复水源涵养林5.2万亩,减少对草原破坏及影响面积418.8万亩。据观测,2017年武威市植被覆盖度达到了42.9%,比2010年提高了4.71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新房子、新产业,从山区里走出的百姓尝到了生活的甜头,也有了致富的奔头。李宗永说再也不用为孙子上学而发愁,小孙子从家里到幼儿园只需要3分钟。目前,除了种植一个西红柿大棚,李宗永还和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张开农合计搞梭梭草嫁接肉苁蓉的种植,“村里现在推广梭梭草嫁接肉苁蓉,干好了一年能有几万元的收入”。李宗永对以后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