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之美,在于你越是与之亲近,它就越发圆润、越有光泽。陶瓷艺术并不是单纯的艺术,至少有几个点在此交叉。材质运用、工艺手段只能是一个技术层面,它在与思想情感、文化创意的脉络寻找交叉点。很多时候它们往往是平行的,忽然有一天,哪个交叉点找得最准,就接近成功了。”谈起陶瓷艺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人大代表王一君整个人都神采飞扬,颇有指点江山的激昂。
“温润如玉”是王一君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位最年轻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有着飘逸的发束,朴素的外表,谦和的气质。豁达潇洒,雍容自若,这是王一君的写照,也是他试图呈献给世人的艺术世界。经过不断实践、摸索,王一君找到了在陶瓷上灵活再现中国文化艺术之美的方法。
王一君工作室的地上错落摆放着他的陶艺作品《萌者尽达》,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王一君从《礼记·月令》中获得了灵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用一种独特的手法,把中国人的生命意识、自然情怀与陶瓷语言完美结合,将事物初生时的蓬勃之气表达得淋漓尽致。作品造型独特,手法夸张,个性鲜明,极具视觉冲击力,是用现代时尚理念诠释传统经典意蕴的代表。2008年该作品获第五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不识规矩门外汉,泥于窠臼是半残”。王一君痴迷于刻瓷却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手段。在创作实践中,他也注重刻瓷理论研究,注重新材质的应用和新工艺新手法的运用。经过多次实践,他发明了结晶釉刻瓷、彩釉虚喷背景刻瓷、单刀意刻结合窑变釉综合装饰、鲁青瓷釉下彩新工艺等,尝试用各种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王一君出生于普通陶瓷工人家庭,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便扎进陶瓷艺术的海洋。他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末期,王一君所在单位破产,遂失业。此时,偏偏父母双双患脑血栓住院,医药费无处报销。为了生存,王一君曾在路边租一间房,给人加工刻瓷工艺。
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减弱王一君对艺术的痴迷,业余时间他依然徜徉于陶瓷艺术世界,坚持创作。通过大量实践创作,王一君对刻瓷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对生活的感悟。这段经历成了他宝贵的财富,铸就了他开朗乐观的性格。
2003年,王一君被评选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此后,他多次应邀为国家领导人创作国礼陶瓷艺术作品,深受赞誉。王一君说,他是幸运的,有幸遇上许多艺术知音。他也希望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刻瓷创作中来,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