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者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8年7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新生儿救护车“车荒”
胡勇俊

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我国高龄高危孕妇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各类危重疾病新生儿数量也有所增加。在救助新生儿过程中,许多城市存在着缺少甚至没有先进专业救护车辆的现象,导致不能保证救助、治疗的及时性和连续性,造成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逐年上升,让人痛心。

新生儿救护车和常规成人救护车的区别,主要是配置了双层恒温婴儿暖箱、新生儿呼吸机、监护仪、复苏囊等专用急救设备。目前,被誉为“移动NICU”的新生儿救护车在全国各地尚未普及,只有一些专业儿童医院和个别城市医院有配备,完全不能满足需求。笔者建议,应在三个方面发力,尽快让新生儿救护车成为医院标配。

一是政府重视,给予财力扶持。新生儿救护车购买成本高,维护运行成本更高。因此,需要政府出面,把配备新生儿救护车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出台发展规划,用财政资金给予支持。

二是加大宣传,动员社会力量。一方面持续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捐助各医院购买新生儿救护车;另一方面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生儿救护车的购置运营,运用社会资本撑起新生儿救助治疗的保护伞。

三是工作倾斜,打造救助联合体。新生儿救助治疗的技术主体是医院,医院应把培养引进儿科医生、提升儿科医疗水平作为前提,夯实新生儿的救助治疗基础。在配备新生儿救护车后,要创新管理,达到“好马配好鞍”,使其运行顺畅,真正便民为民。 (作者单位: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