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经济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经历前期快速发展后,共享单车发展进入“下半场”——
共享经济大浪淘沙 是危是机还看实力
本报记者 孟 飞

2018年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于5月6日至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今年的展会一如既往精彩纷呈。与去年共享单车热闹非凡的场景不同,今年展会上却难觅共享单车的踪影。

经历了摩拜卖身美团、阿里加码ofo、滴滴接管小蓝后,共享单车发展进入“下半场”。被打了一针“兴奋剂”的传统自行车企业现在还好吗,它们在想什么,又在做什么?

订单下滑影响几何

天津市远东蓝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自行车制造企业,去年永安行共享单车大部分的供应量都由该公司提供。“但是,今年目前还没有一辆共享单车的新订单。”蓝剑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勤说,下滑趋势还在继续,尚没有触底迹象。

下滑趋势从ofo的代工企业——上海凤凰发布的公告上也能看出端倪。5月4日,上海凤凰发布公告称,截至公告之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凤凰自行车共向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东峡大通为ofo共享单车运营方)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各类自行车产品186.16万辆。而二者去年达成的合作协议是500万辆,预期完成率不足四成。

中国自行车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3月份,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产量983.8万辆,同比下降9.7%。“数据出现波动有春节因素的影响,也是共享单车订单大量减少后对行业的深层次影响。”业内人士表示。

企业的感受更明显。李勤介绍,此前公司自有品牌产品与代工产品的占比为8∶2。在共享单车冲击下,去年自有品牌产品占比滑落到三成左右。随着共享单车订单的下滑,公司内销面临不小的冲击。

凤凰集团总裁王朝阳认为,冲击虽然很大,但是大型自行车制造企业产能伸缩性较强,可以消化影响。比如,一条生产线安排40个人,可以生产600辆到800辆车,安排65个人可以生产1800辆。订单减少会拉低设备产能利用率,但幅度不大,主要是用工大量减少。

化危为机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共享单车对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的冲击很大,但也带来不小的机遇,把挑战转换为机遇的过程,就是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为了应对危机,蓝剑科技一手抓升级,一手强外销。转型方面,在异形化、差异化、电助力化方面持续发力,开拓高端车型市场。同时,以轻量化为外销卖点,大力开拓日韩市场。“这两手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共享单车订单下滑带来的冲击。”李勤说。

自行车制造企业广州市千里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霄凌认为,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市场的优胜劣汰,促进了产业升级。“当时,在人力成本不断高涨背景下,为生产出共享单车带来的巨量订单,企业必须提升自动化水平。现在来看,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也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共享单车发展进入“下半场”,但是共享的理念没有变,反而更深地渗透到行业中。在展览会现场,没有了单独的共享单车展台,却多了些共享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比如,飞鸽自行车推出的电子围栏智能设备,凤凰为有桩共享单车推出的一整套智能设备,等等。

“今后,共享单车将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入精细化运营、精准化投放、差异化服务的阶段。在新阶段,大型景区、大型企业的封闭区域也需要差异化、定制化的共享单车,这也是自行车制造企业的机遇。”王朝阳说。

擦亮品牌开放发展

共享单车除了对自行车企业的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外,也对品牌建设带来一定程度负面影响。据业内人士透露,某国内自行车生产企业在代工共享单车时,自有品牌生产几乎停滞。共享单车实际上打乱了企业的品牌战略。

面对共享单车的冲击,品牌的作用尤其重要。以凤凰为例,公司立足自身,从研发制造能力和渠道管理能力方面发力,在擦亮品牌上不断下功夫。去年,不含共享单车,凤凰自有品牌产量同比提升30%,今年一季度同比提升20%。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认为,知名品牌、重点品牌是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只有坚定推进“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发展战略,集中行业力量保护好、培育好、发展好重点品牌,才能筑牢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基础。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自行车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凤凰出口的全部是自有品牌之外,捷安特、美利达、千里达等优秀品牌还做一定量的代工,也就是贴牌生产。虽然这意味着国内自行车生产企业的制造水平得到了国外大牌的认可,但品牌附加值低依然是行业发展的短板。

有业内人士提出,在质量上,我们的产品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品牌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欧美自行车品牌大都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在市场培育方面也做得很好。在这方面,我们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吸收国外品牌的优秀经验,借助共享单车带来的转型升级机遇,锻造好自己的品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