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经济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技能人才呼唤“终身培训”
韩秉志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明确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政策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提出要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的“三大待遇”(即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我国对全面提升劳动者专业素质尤其是未来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体现了国家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大军的决心。

高技能人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来看,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眼下不少城市和企业展开的一轮轮“抢人大战”,也说明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许多技能劳动者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技能跟不上企业的需求。如今,一个劳动者很难再像过去靠一项技术受用一辈子。技术工人再培训,对产业的持续升级非常重要。一方面,广大劳动者对技能培训的诉求十分强烈,但另一方面,自己又不了解接受培训的相关渠道。

由此看,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落实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谁来培训,培训什么?显然,企业是产业工人的聚集地,职工该培训什么,企业最有话语权。目前,用于就业人员的人均教育经费投入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一些企业也担心自己培养了人才,却为别人做了嫁衣,对兴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企业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素质上的投入积极性不高,培训能力也偏弱。不少企业招聘和城市揽才的方针,多少还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

推行职业技能培训,难在“终身”保障。要让企业在培训人才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需要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培训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制定实施企业参与技能培训、改进技能评价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和落实本企业技术工人培训规划,依法保障技术劳动者接受技能培训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让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培训体系建设。

考虑到技能劳动者类型多、文化层次差异大、工作范围广,操作起来也更加复杂,仅靠一个部门,甚至一个系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唯有做好顶层设计,各方协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劳动者技能发展的障碍。当然,广大劳动者也应保持一股精进技能和终身学习的动力,这是让技术工人实现“培训有门”的前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