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春光下,漫步于广东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一幅精致的岭南水乡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香樟树掩映下的古色古香石护栏外,小船驶过碧波粼粼的东江支流;河岸“黎氏大宗祠”等20多座明清古建筑群周边花树繁茂,风中传来村民演奏的悠扬粤曲;若不是村中心广场上赫然立着蔡伦的雕像,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绿意盎然的村子,主导产业竟是大家传统观念里的高污染行业——造纸。
“在村里当书记13年了,我最开心的是看到村集体造纸产业升级有了成效,集体经济走上了绿色发展道路。”潢涌村党工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黎锡康告诉记者。这个从1978年就开始集体自办造纸厂的“中国造纸名村”,在黎锡康带领下,不仅经受住了产业转型的阵痛,富裕依旧,而且成了周边各村称羡的“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黎锡康也由此获得广东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
“不是升级,就是被淘汰”
“我不是当书记的料,可能在企业更好一点。但党把担子放到了我肩上,就得干好。”谈起村造纸产业转型升级开始时,黎锡康笑言,这也是他自己的一次人生转型。
2005年黎锡康接下潢涌村党总支书记的担子时,潢涌造纸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当时,依托3家造纸企业,村集体经济连续多年在强村如云的东莞名列前茅。黎锡康这个土生土长的潢涌人就是集体经济飞速壮大的见证者:他20岁进了村里水泥厂,凭着出色的经营才干,25岁担任潢涌水泥厂厂长,后又担任村银洲纸业、金洲纸业董事长等职。
这个办企业出身的村支书,敏锐地从市场中嗅到了潢涌造纸在繁荣表象下暗伏的危机。“纸厂装备水平差、产品低端、耗能高,已经不适应市场需要了。一上任我就在想,村里20多年粗放式发展的思路必须要转变了。”黎锡康回忆,当时,随着外资纸厂进入国内,珠三角造纸业原本激烈的竞争一下子白热化,潢涌生产的原纸产品,大客户悄然流失。“客户的选择很现实,买你的原纸是去生产包装纸,但你的原纸拉力不够,一开机就断怎么用?一吨高品质的原纸能做100平方米包装纸,可用你的只能做80平方米,谁还会买你的产品?”黎锡康说。
“不是升级,就是被淘汰。”黎锡康向村民们说出了心里的谋划,他打算投入15亿元对纸厂升级改造。然而,不少村民乃至纸厂的干部并不支持,顾虑重重:“企业还挣钱呢,集体收入有2亿多,好好的干嘛投那么多钱、贷那么多款,风险太大!”
黎锡康意识到,不能拍脑袋做决策,要用扎实的调查结论去说服村民。他迅速带领团队去美国、芬兰及珠三角、长三角先进纸企走访,全面调查市场、行业、设备、供应商情况,又聘请专家对产业升级做可行性论证。接下来,他天天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向村民、干部讲清行业市场形势,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很多天都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2007年3月20日,村党工委召开扩大会议,纸厂升级方案获全票通过。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黎锡康感慨地说。
说干就干。当月起,黎锡康带领全村拉开了造纸产业“经营理念、生产能力、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品牌建设”五大升级序幕。11年过去了,潢涌累计投入产业升级资金20多亿元,造纸产业仿佛经过了凤凰涅槃般脱胎换骨,市场竞争力大增。
黎锡康告诉记者,如今潢涌纸品档次在包装行业里已走在前列,优良的防撞、防潮、耐折等性能吸引了许多高端客户,市场上很多电脑、电视等高档电子设备及高端农产品的包装都用上了潢涌纸。随着客户从低端变为高端,订单规模与以往也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由原来的2亿元增长到超过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万多元。
回过头来,村民和干部们纷纷对黎锡康当初的决断与担当竖起了大拇指。“幸亏黎书记看事情有远见,不然我们恐怕躲不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别说今天的增收了。”银洲纸业干部朱进说。
“产业绿了,才能走长远”
记者随黎锡康来到村里三家龙头企业之一的金洲纸业,这是他最近一年内第18次来这家企业指导生产。
走进厂区,只见巨大的水帘哗哗从厂房上挂下。“这是造纸的冷却用水,完全实现了循环利用。”黎锡康告诉记者,金洲很早就兴建了造纸废水处理工程,每天处理废水2.3万吨,处理后的废水被回用于制浆、冲洗、绿化等,达到一水多用。金洲以废纸为原料生产可再生环保包装纸“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全省已被广泛推广,并获“广东省环境保护优秀示范工程”。
“国家提倡生态文明,今后节能环保政策还会继续加码,造纸行业只有绿色发展,才能走得长远。”黎锡康说。在他看来,造纸行业的节能降耗降污,是需要与提升效益同步考虑的大事。“村里三家纸企的环保投入,每家都超过了1亿元。接下来我们还会有很多动作,比如造纸耗水,过去生产一吨纸要30方水,现在只要四五方,但我们即将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制浆设备,把耗水量降到最低;又如村里正在论证煤改气方案,将来把烧煤改成烧天然气,实现清洁生产。”他说。
除了让造纸“绿”起来,黎锡康也在探索培育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改变村里一业独大的局面,为村集体经济寻找新动能。“多年来,造纸已成为潢涌的代名词,其实这个千年古村还有很多未被关注和挖掘的特色,比如明清古建筑文化、浓郁的岭南水乡文化等。”黎锡康说。
2015年,黎锡康带着村里的班子筹划起打造乡村旅游。他们邀请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团队为村子量身打造旅游规划,并聘请上市公司东莞岭南园林实地设计。2016年,“潢涌美丽幸福村居生态整治项目”启动。重塑古村岭南风貌、升级滨江公园、打造湿地公园……随着一个个项目的推进,如今穿行于潢涌古巷,就仿佛置身于清幽的明清古村,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不刻意造景点,只希望通过旅游景观欣赏价值的提升,达到一种‘自然而游’的效果。”黎锡康期待地谈及远景目标,“将来,潢涌作为非常美丽、幸福的村居,有漂亮的古建筑、民宿、咖啡馆、高档酒店,那些自驾游的客人自然会停下来,住一晚,把这里当作有价值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分红?要明白一个大道理”
作为远近闻名富裕村的“当家人”,黎锡康经常被问起村里分红有多少。“分红?我们不算多,去年村民股份分红人均1.2万元。”听记者也问到这个问题,黎锡康正色道:“我觉得村民要明白一个大道理:分红必须建立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比如,纸厂接下来进行煤改气,需要的钱不是一两亿元,可能是好几亿元,这比把钱分给大家花掉有意义得多。”
记者在潢涌随机采访一些村民发现,集体的钱往哪儿花?大家心里其实都是信服黎锡康“大道理”的。
67岁的张祈寿和老伴在村集体投资兴建的农民公寓里住了7年。“小区绿化和管理都不亚于市里的花园式公寓,150平方米的房子只要十几万元的成本价。一开始我们还不愿意‘上楼’,现在谁都称赞黎书记建农民公寓的做法明智。”张祈寿说,黎锡康力排众议建成第一期500套保障性农民公寓,推动村民“上楼”,不仅改善了很多老人和结婚分家年轻人的居住条件,更解决了村里土地紧张、集约发展的难题。
黎锡康告诉记者,村里把不少钱花在了“高保障、普惠型”的保障制度建设上。“村两委向村民郑重承诺了‘七有’的保障思路,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村委会不仅给60岁以上老人健全的福利,还建立了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困难家庭子女助学金等,每年帮扶困难户解决生活困难、子女就学、医治病痛等支出达300多万元。我和老伴每年拿到的分红、水果金、高龄保健补贴等福利有6万元,儿女们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张祈寿说。
另有很多钱花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上。在潢涌村,仅标准游泳池就有3个,还有一个多次举行过DBL限高篮球联赛的大型体育馆,以及现代化影剧院和图书馆。“发展若没有文化支撑,就难以聚人心。村里每年投入约400万元,开展篮球、龙舟、曲艺、太极拳等群众文体活动,村民打篮球、跳广场舞、练太极拳都有专门的教练。”黎锡康自豪地介绍。
令记者赞叹的是,在黎锡康带领下,潢涌村完全没有很多乡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也没有人热衷打麻将。1万人口的村子,有3800多村民每天在村集体企业上班,99%以上劳动人口实现就业。年轻人以村子为自豪,积极在村里就业创业、运动健身,极少有好逸恶劳者。
“为民服务不是空头支票。村干部最重要的是搞好产业、与民为亲。只要能做到这两条,你就一定能够得到村民的支持与爱戴,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来!”黎锡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