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遍布于火车站各处的投光灯桥和灯塔,为旅客照亮了回家的路。为完成灯塔的检修工作,在云南昆明火车南站,每到深夜12点,就有一群“90后”穿过车站500米外的杂草深沟,登上30米高的灯塔,开始了通宵工作。
这支“90后”队伍是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供电段1500多名职工中挑选出来的突击队,共21人,平均年龄24.6岁。
冬日深夜,伴随着最后一趟高铁列车驶离昆明南站,一名突击队员快速爬到灯塔顶部,避开附近电压27500伏的接触网,从塔顶放下安全绳,其余队员挂上安全绳陆续往上爬。
“你们不怕吗?”“害怕,第一次爬灯塔时,脚一直抖,在上面说句话或咳嗽一下,都感觉灯塔在晃动,双手紧抓围栏,不敢看地面,总担心灯塔会倒。”回忆起第一次攀爬灯塔,工长代冰红着脸说。
“就感觉爬不到顶,四周还黑漆漆的,心里没底。”23岁的检修工尹成坤随声应和。
从塔底到塔顶有140阶直梯,相当于10层楼房的高度,灯塔越往上越细,达到一定高度就会感到晃动。
代冰说,晚上作业和白天作业完全不一样,晚上干活什么都看不见,30米高的塔顶下漆黑一片,如临万丈深渊,完全凭自己感觉。
“时间长了,慢慢摸索出了经验,塔摆时,人也摆,塔往哪儿摆,人就跟着往哪儿动,做到人塔合一。”代冰边说边爬上塔梯。
队员们每次爬塔,还需要背负3公斤重的工具、材料和安全防护绳,脚踩在7厘米宽、呈45度斜边的副角钢上,时上、时下、时左、时右,检修一座投光灯塔,需要挥动扳手上千次、松卸紧固螺栓2500多颗,移动脚步上万次。
每座灯塔有600多颗螺栓,全部检修一遍,需要在灯塔上站立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春运前,突击队要对沪昆高铁、云桂铁路云南境内的104座投光灯桥和灯塔上的1200多个射灯、6万多颗螺栓检修维护,连续通宵工作成了常态。
深夜里,在二三十米的高空作业,不仅对每个人的心理和体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同时还要精细作业。检修塔身时,每一颗螺栓都要用力矩扳手紧固,再涂防松剂,螺栓过紧易坏,过松塔身易倒塌,每一步都有精细的标准。
灯塔检修作业伴随着高空、高危、高压的安全风险,每一次回忆起自己的危险经历,都让队员们心惊胆战。
晴天还好,如果遇到下雨,作业的难度就会增加,灯塔又湿又滑。说起自己惊险的一幕,27岁的检修工赵贤记忆犹新:“有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小雨,我脚踩角钢,整个身体就顺着下面一直滑,我还以为是哪根安全绳没挂到位,整个人吊在了空中。当时把我吓蒙了。”
工作性质危险,让他们很多人至今不敢告诉父母自己的具体工作。“我母亲很担心我,每天一觉醒来打开手机,第一条信息都是妈妈发的。”23岁的检修工房孟冶红着眼圈说。
2015年参加工作的韩伟虎告诉记者,有一次干完活睡下不久,妈妈打来电话,他赶紧打起精神接电话:“昨晚给你打了一晚上电话没打通,怕你出什么事,怎么才6点多钟就起床了。”“昨晚睡得早手机关机了,现在起床跑步,锻炼身体。”因为怕家里人担心,韩伟虎不敢告诉父母自己熬夜干活。
每次打电话回家,队员们都报喜不报忧,很多人参加工作二三年了,家里人只知道在铁路上从事电工工作,具体干什么并不清楚。
“面对冰冷的灯塔,刚开始是畏惧,现在则有了更多亲切感。”赵贤说,畏惧它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看它,它都是30米高,亲切是因为我们一座一座把它爬完,感觉和它已是老朋友了。
30米的高度,一个螺帽掉下来都可以砸伤人,为了避免高空坠物,每件工具上都绑了防坠绳挂在身上,每一位作业组成员每做一个动作,都会自己呼唤应答,提醒自己。即便这样,站在下边检修的队员也常常“遭殃”。灯塔上覆盖的灰尘、铁锈,鸟窝里的稻草还会时不时地往下掉,在下边干活的人会觉得漫天下着“毛毛雨”。“有的灯塔上还有马蜂窝,马蜂会隔着衣服蜇到肉,我被蜇了好几次。”代冰说。
经历过一次挨冻的代冰感触颇深地说,“每次作业,衣服不能穿得太少也不能太多。高铁设备都是放在比较空旷的地方,风大天气冷,特别是冬季凌晨干活的时候,灯塔上还会覆盖着一次薄雾,手抓上去又滑又冷,跟抓冰块差不多,衣服穿太少,冷得受不了。衣服穿太多,身体笨重不便攀爬”。
检修作业是枯燥的,为增加工作乐趣,检修小组之间常常比赛干活,比质量、比速度、比安全。正常情况下,一个通宵一个作业小组连续干两座灯塔就很了不起了,如果谁能干第三座灯塔,就是精英中的精英,心理上会感觉很自豪,所以队员们都以能干第三座灯塔为荣。
早晨6点,当人们开始新的一天时,这群“90后”队员们的疲惫身躯刚刚睡下。每天都有大批旅客乘着火车出发或到达,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静静矗立在铁路旁的灯塔,在火车川流不息的线路上,这群“90后”用拼搏、勇气和担当为铁路春运提供着安全保障,在千里铁道上点亮璀璨的灯光,为旅客们照亮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