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记者来到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村口矗立着一座极具藏族特色的大门。走进大门,顺着平坦的村道前行,两旁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长廊和一排整齐的转经筒,村里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上早已聚集起唐古拉山镇几个村子的村民,一些穿演出服的藏族小伙和姑娘们正在排演,好不热闹。
“2016年8月22日,是我们最难忘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源村时说,‘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一年多来,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主持人群音卓玛饱含激情的话语刚落,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虽然立春已过,但高原上寒风依旧,可这寒风挡不住人们庆祝新年的热情,台上欢腾的舞蹈和优美的歌声让台下兴致高昂的观众忘记了寒冷,广场上弥漫着新年的喜庆气息。
长江源村原隶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地处长江源头,沱沱河畔,平均海拔4700米,常年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生态脆弱,条件艰苦。2004年11月,唐古拉山镇6个行政村128户407名居住分散的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移民搬迁到格尔木市南郊居住,才更名形成了今日的长江源村,现已发展到247户572人。近年来,格尔木市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经过几年的发展,长江源村村容整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有长江源民族学校、村卫生室、村委会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2016年8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源村考察生态移民、民族团结和基层党建工作。村民们身着盛装,献上洁白的哈达、切玛、青稞酒,表达对总书记最隆重最热烈的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去的是村民申格家,在他家中,总书记同他们拉起家常,了解一家人的收入、工作、学习情况。申格告诉总书记,生态移民之前,他们住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那里海拔4700米,住帐篷、睡地上,点的是羊油灯。搬迁后,住上了国家给盖的新房,睡在了软床上,家具家电也齐全了。党的政策特别好,生活很幸福,提前圆梦了。总书记听到后高兴地说:“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希望你们健康长寿。”
在老党支部书记更尕南杰家,回想起和习近平总书记见面的情景,老人心情依然很激动。他说:“见到总书记后感觉很亲切,这真是我们长江源村的福气啊!”当更尕南杰向总书记介绍完长江源村的情况后,总书记还夸奖他讲得好,更尕南杰心里高兴极了。
一年多来,村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硬件设施越来越齐备,新建了景观大门、民族文化长廊、化粪池等,改造了村里道路及下水管网,实现了电网入地。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才让昂毛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开始修建天然气管道,目前已经完成了全村50%天然气管道入户工作,等开春天然气通了,家家户户就可以用天然气做饭了,既干净环保又方便省钱。
村主任扎西达瓦介绍说,在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升级的同时,村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0943.3元,比2004年刚搬下来时的人均收入增了近10倍。
2017年,长江源村的300亩耕地租赁费、牛羊育肥基地租赁费、藏毯厂租赁费、公交站租赁费等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万元,在征求村民的意见后,以米、面、油等实物形式把分红发放到了村民手中,平均每人两袋米、一袋面和两桶食用油。
随着收入提高,长江源村的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村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适龄儿童入学率也达到100%,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经过十几年的搬迁融入,长江源村的老人逐步适应了现在的城市生活,村里的“移民二代”藏族年轻人接受新思想快、头脑灵活,大部分靠学习技术走上了就业创业的道路,还有一部分年轻人靠民族才艺表演走出格尔木、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才让昂毛充满了信心。她说:“结合生态和民族特色小镇的建设,今年我们村还要建一个民族特色风情园,打造藏餐、藏酒吧、藏饰品、藏驿站、藏俗展示、演绎厅等特色产业一条街,发展旅游产业,主打生态和民族特色品牌。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长江源村的新生活一定会越过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