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学聪报道: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3年多来,三地产业一体化布局步伐逐步加快。数据显示,北京市属企业近3年在津冀的计划投资已达1219亿元。自北京推出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以来,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已达1.86万件,新增产业禁限成效初显,今年北京将对禁限目录作出进一步规范细化。
3年多来,北京推动完成了一批有共识、看得准、能见效的疏解项目,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992家,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594家,部分学校和医院疏解稳步推进。产业转移对接协作成果丰硕,2014年以来北京在津冀两地投资认缴出资额累计超过5600亿元。
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园区链初步形成,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过6100家,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70亿元。市属企业近3年在津冀投资1219亿元。
国家信息中心、新华网大数据分析显示,网民对协同发展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北京市统计局调查显示,超九成居民认为协同发展为自己或家庭带来积极影响。
刘伯正表示,在梳理总结过去3年来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北京研究制定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年—2020年行动计划及2018年工作要点。到2020年,计划再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000家,疏解提升市场、物流中心约300家。
北京率先在全国出台《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对明显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行业严格禁止准入,对部分行业作出区域限制、规模限制和产业环节、工艺及产品限制。但在执行中仍面临一些问题,部分条目、业态的概念还需进一步细化、清晰等。今年禁限目录将再次修订完善,进一步规范、细化、完善管理措施和实施细则,提高可操作性。
刘伯正说,北京正着力建立疏解配套政策体系,健全激励引导机制,产业疏解配套政策出台实施,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意见完成制定,联合津冀印发产业承接重点平台建设意见。针对存量,到2020年北京将再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000家左右,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约300家。其中,今年调整退出一般性制造业500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176家。今年内北京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的“断头路”将全部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