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准优势产业 找对脱贫路子
——陕西省佳县扶贫工作纪实
陕西省佳县店镇乔家枣坪村新建的设施齐全的标准化羊养殖场。
陕西佳县乔家枣坪村集体养殖的山羊。
进行过“强力降高塑形”技术改造的枣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赵淑兰

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陕西省佳县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构建一套服务体系”的精准扶贫思路,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枣、养羊等特色种植、养殖,并积极发展枣酒、手工挂面等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农业+”脱贫致富

“东临黄河水,西靠石头崖”。县城建在山巅绝壁之上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陕西省佳县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端,总人口27万,其中农业人口23.7万,为国家连片特困地区。长期以来,佳县的经济支撑以农业为主,如今,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佳县人民正在谱写依靠“农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篇章。

让农业搭上科技的快车

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佳县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我在这里什么都能干!看见这个脱粒机没有?忙时给谷子脱皮,晚上看仓库,现在月工资4000多元。是老高领着我们脱了贫。”在榆林市东方红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腿部有轻微残疾的张德华老汉一边麻利地给纸箱穿提绳,一边告诉记者。

张老汉说的“老高”,是东方红食品公司总经理高维军。高维军告诉记者:“我们用两种方式扶贫,一是直接给贫困户安排就业,二是帮助贫困户和其他农民签订购销协议,保证农民在农业增产的同时能够增收。”

之所以能够帮助农户增收,靠的是星创天地政策。佳县东方红小杂粮星创天地是科技部备案的首批国家级星创天地之一。

2016年,科技部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精神,推出星创天地政策,动员和鼓励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东方红小杂粮星创天地组建了由科技特派员和12名各级各类专家参加的团队,常年开展巡回技术服务,至今已举办科技培训30场,培训人员586人次。这些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为把佳县多年来的农业随意种植习惯转变为科技种植、订单种植、有机种植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必要技术保障,也使当地的农业生产更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和消费者需求。

佳县东方红星创天地还培育出了99名创客,其中28名是以大学生为主的销售创客。引入创客后,线上销售模式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区域,销售量比线下提高了两倍以上。

目前,佳县东方红星创天地已成功将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要素导入农村。“我们作为一个平台,让农民、大学生、技术员与科技特派员集中在了一起,一方面通过科技人员定期培训、农民统一订单种植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农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线上线下销售,让这些具有陕北特色的土特产进入全国各地的千家万户。”

除了东方红星创天地,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佳县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互联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仅2017年,佳县就培育现代农业园区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7个、家庭农场(种养大户)5个。

让红枣酿出醇香的美酒

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佳县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特色种植、养殖,发展枣酒、手工挂面等特色农产品,带动更多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坐在从佳县县城去木头峪王宁山村的汽车上,记者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九曲十八弯,什么是黄土漫漫。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有的陕北红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十多年前红枣销售火爆的时候,木头峪王宁山村村民的日子也曾红火过。

然而,受气候和市场变化的影响,这曾经“香了市场、甜了百姓”的陕北红枣近年来遭遇了连年滞销的局面,当地的红枣很难卖出去,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大幅下滑。作为村民唯一的“摇钱树”,枣贱伤农,木头峪王宁山村竟返贫了。

驻村第一书记杜军锋于2015年8月到村。他发现,这个有着90户223人的贫困村,留守人员主要是老年人。驻村工作队认为,让这些人脱贫,出路和希望还在红枣。而要想靠红枣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增加枣的附加值;要增加枣的附加值,就需要完成枣的高附加值深加工和转化。基于这样的逻辑,酿造枣酒的想法应运而生。驻村工作队先是与西北大学合作,开展了佳县红枣品质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佳县红枣富含13种营养成分,除3种糖类外,其余10种营养成分明显高于其他红枣品种。心里有了底后,他们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试验红枣原浆酒发酵蒸馏,很快获得成功。此后,驻村工作队举办了一场又一场培训班,让只会种枣的农民学会了用枣酿酒。

然而,最初推广以枣酿酒,让村民接受投资4000元上蒸馏设备,并非一件易事。为此,驻村干部带领村干部率先垂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2016年10月,10户村干部带头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全村家家户户陆续行动起来,并带动周边村庄160多户村民效仿。

记者看到,村里每户农户家的热炕头上都摆列着整齐的发酵桶。村民贺冯考带记者走入他家的窑洞,窑洞中码放着一罐罐自酿的枣酒。老贺打开一个酒罐,一股沁人心脾的枣香扑鼻而来。老贺告诉记者:“今年枣酒已经卖了一万多块钱。前些年枣价最好的时候,一年光枣也就能卖五六万块钱。还是枣酒更挣钱。”

用枣酿酒,红枣由原来的每公斤2元增值到每公斤30元左右。酿酒后剩下的酒糟,可以加工成饲料集中养猪,让贫困家庭户均收入增加近3000元。而养猪场产生的有机肥,又可以作为有机红枣的肥料。

“农业+特色产业+循环经济”的模式,让今年木头峪王宁山村人均收入可达8500元,除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其他贫困户人均收入可达6500元。这让贫困户基本实现了由过去依靠帮扶补贴,转变为依靠内生动力、自主发展。红枣产业重新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佳县始终秉持的脱贫摘帽治本之策。“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构建一套服务体系”,是佳县精准扶贫的重要思路。根据这一思路,该县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红枣、“金羊”“金猪”“金鸡”等特色种植、养殖,发展枣酒、手工挂面等特色农产品,力争带动尽可能多的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让贫困户享受股东的收益

通过将贫困户的扶持资金、土地、枣园入股合作社,让贫困户成为股东赚取分红,获得持续收益。同时,贫困群众还可在合作社务工获取工资或外出打工赚钱

隆冬时节,陕北寒气逼人。然而,在佳县店镇乔家枣坪村新建的7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内,600多只以配比红枣饲料养殖的红枣羊,却让设施齐全的标准化圈舍里散发着勃勃生机。当饲养员打开圈门,山羊争先恐后地跑出来争抢饲料。

乔家枣坪村山大沟深,梁峁起伏,自然条件差,群众增收门路少。这个900多人的村子有贫困户48户125人,在只有300多人的常住人口中,70岁以上的老人占近三分之一。

让贫困老人脱贫,确实是很难办的事情。经过协商,扶贫单位陕西省保监局投入30万元为每个贫困户购置了13只羊,驻村工作队又选择了养羊专业户将这些羊集中养殖,并动员贫困户以入股的方式将羊交由专业合作社统一托管经营。

按照协议,贫困家庭每户5000元的养羊产业扶持资金全部入股养殖场建设,与村集体共同拥有养殖场股份,合作社每年为每个贫困户分红3000元,并连续分红3年,让贫困户得到持续的收入。

年近50岁的贫困户曹艳平,因身体原因不能干重体力活,儿子又患病需要长期吃药。现在,曹艳平成了合作社的股东之一。她说:“入股合作社给我家带来了希望,好日子就要来了。”

向阳湾村68户枣农,同样当上了股东。为促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自今年开始,向阳湾村对全村1900多亩枣林进行了“强力降高塑形”技术改造,建设千亩红枣示范园,初步规划示范园总面积1000亩,其中进行统一降高塑形、统一防虫、统一技术服务的枣园有860亩,进行流转管理的精品枣园有120亩,进行新品种基地试验的枣园20亩。千亩红枣示范园的建设流转共涉及68户枣农,其中贫困家庭16户。

村民以土地入股,只要将枣树交给合作社打理就行,到年底享受分红,腾出来的时间可以外出务工赚钱。“村里的贫困户,愿意在千亩红枣示范园工作的,每天还能拿到60元到100元的工资。”

“农业+扶贫”,是佳县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脱贫攻坚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为中国红枣名乡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佳县实际上还拥有富集的工业资源。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禀赋,提出建设中国有机红枣名县、西北旅游文化强县、陕西新兴工业大县三大发展目标,每个目标的实现过程,都会不断给精准扶贫带来新机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