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际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公国际发布全球展望报告称主要经济体主权信用风险呈上升趋势
中国有经济能力为主权信用提供强大保障

本报讯 记者徐惠喜报道: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发布《2018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展望》报告认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主权信用风险呈上升趋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国家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与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是影响2018年全球主权信用风险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报告指出,渐进式加息及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加重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负担。特朗普政府“减税+基建+加息缩表”这一政策组合将直接扩大联邦政府财政缺口。鉴于通胀上行趋势将较为明显,大公判断2018年美联储加息3次,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升至2%至2.25%,受市场对国债等证券消化力度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未来5年美联储资产规模将缩减至2.1万亿美元左右,缩表进程将低于美联储预期。加息与缩表叠加的紧缩政策将直接引发政府融资成本上升。付息负担加速上升、财政收入因减税下降、基建投资需求增加,中期内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率将呈持续扩大趋势,债务呈现滚雪球式增长,预计2018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负担率为106.6%,并在2022年缓慢上升至112.9%。长期背离价值规律的信用生态畸形发展使美国联邦政府偿债来源异化,并陷入借新还旧的债务泥潭而不可自拔。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央行货币政策仍维持审慎,财政政策继续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经济韧性及政府财富创造能力的增强将有助于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保障其偿债能力。中国政府积极控制政府投资性支出,将财政着力点放在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安全网建设,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性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长期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到位,中期内中国财政政策将逐渐转向稳健中性,政府债务增速放缓,改革带动财富创造能力提升,可为中国主权信用提供强大保障。

报告指出,外需低迷和国际资本流动性收紧将继续威胁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主权信用安全。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在欧美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期间积累了不同程度的资产价格泡沫和外债风险,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带来全球利率水平升高和国际美元资产加速回流美国,将导致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更大的资本流出、资产价格下行和外部融资成本上升等压力。由于自身财政与外汇缓冲能力下降,拉美、中亚、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面临财政恶化和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的不利形势,部分国家存在爆发风险的可能。

报告认为,欧元区主权债务高位缓降,但内部分化趋势明显。政治离心力强化、信用基础薄弱使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难以获得根本改善,内部结构性改革进展不一致将加重欧元区内部政治与经济结构性失衡,加大主权债务解决难度,主权债务风险稳定仍依赖超宽松货币政策维系。预计2018年欧元区各级政府财政赤字率小幅降至1.3%,债务负担率继续徘徊在85%以上的高位。

报告说,财政巩固无望与货币政策两难处境加剧了日本主权信用风险。人口快速老龄化和低出生率造成人力资源匮乏、制造业技术创新缺位和互联网经济落后极大地抑制了日本经济增长动能。以财政扩张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使日本财政继续承压,预计2018年日本各级政府债务负担率仍处在240.0%的高位。考虑到日本政府对债务货币化的严重依赖,预计2018年日本央行仍将通过量化宽松政策维持其主权信用泡沫,但全球央行陆续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趋势将使日本主权信用面临严峻挑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