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世界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指标和实感看日本经济
苏海河

一系列指标显示,日本经济搭乘世界经济复苏列车有所回升,但国内市场饱和难以唤起新需求,创新能力弱化、产业效率偏低,加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日本经济的后劲令人担忧。

日本内阁府日前发布2017年三季度的GDP修订值,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实际增长率为环比增长0.6%,折合年增长率达2.5%,持续7个季度正增长,创下了自1994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长增长纪录。一系列指标显示,日本经济搭乘世界经济复苏列车有所回升,但国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几乎未变。如何解决官方指标与国民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成为日本社会议论的焦点。

安倍2012年底执政以来,经济政策层出不穷,从“三支箭”到“新三支箭”、从“一亿人总活跃”到“生产力革命、人才培养革命”,口号逐年花样翻新。根据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3月底的2016年度GDP为537万亿日元,由于在统计方式改革中加进了技术研发等投入,因而比2012年的494万亿日元有所增加,恢复到了2007年的水平。

在安倍“三支箭”中的大规模金融宽松政策影响下,日本央行每年回收80万亿日元的国债,以向市场增加货币供应。与此同时,日元汇率一路走低,从2012年底的82日元贬值到11月初的114日元兑1美元,促进了出口回升。

世界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使日本跨国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为提高日本的市场竞争力,把大企业留在国内,日本政府将法人税率从2015年的32.11%下调至2017年的29.97%,再加上大企业享受的技术开发抵税优惠,许多企业的法人税实际税率更低。同时,在出口增加等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近两年日本企业利润丰厚。

虽然日本国内经济略有起色,但国内市场饱和难以唤起新需求,创新能力弱化、产业效率偏低、加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日本经济的后劲令人担忧。在日本的劳动制度改革中,传统的“终身雇佣制”已经不复存在。如今,短期合同工、派遣工等“非正规职工”已占到员工总数的37.5%,这一阶层不仅工作稳定性差,工资收入也仅相当于正规职工的60%。特别是制造业中,正规员工都处于管理、技术等核心部门,生产一线的临时工在一些工厂车间高达80%。其结果是企业经营效益提高但产品质量失去保证,日产汽车的质检人员无证上岗、神户制钢的产品质量造假、东丽公司检测数据造假等事例层出不穷。低收入阶层的增加也难以带动社会需求和消费增长。在被作为安倍政绩的新增就业人员当中,很多是老年人、妇女等非正规就业。

虽然就业人数增加,但工资几乎没有增加,这表明社会出现大量中低收入阶层。虽然政府连年呼吁企业增加职工工资,但在消费税增加、养老金、健康保险等自付比例提高的情况下,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无法实质增加,这是造成社会消费乏力的根本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刺激经济回升,日本政府连年制定紧急经济对策,增加财政支出,同时老龄化问题使社保负担加重,结果税收仅够维持国家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不得不每年新增举债维持运转。截至今年6月份,日本国家和地方债务总额达到1078万亿日元,相当于GDP的2倍,财政形势严峻。2013年安倍曾提出到2020年实现基础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但今年秋季大选时又提出将新增税收用于普及儿童义务教育,健全财政问题被甩在了脑后。

如此这般,国内发展无望,企业和资金大量流向海外。截至今年10月份日本企业及个人的海外资产突破1000万亿日元,5年增加50%,达到GDP的2倍。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是经济增长强劲的北美和亚洲地区。汽车、机械等制造业是转向海外的重点产业。

有鉴于此,执政党及日本政府目前正在研究明年税改方案,对增加设备投资、员工加薪超过3%及增加物联网等技术研发投资的企业实施法人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实际缴税负担可能降至25%左右。同时,降低中低收入家庭所得税负担,增加高收入人群的征税比例,以此促进企业投资和民间消费的增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