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近年来,从校园到行政机关,从社区、企业到司法一线,宪法开始更为直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
日前,广东肇庆市中学生代表收到了一部特别的宪法读本。这部由书法家张贻柱书写的小楷书法版宪法读本通过该市普法微信,吸引了全市10多万名学生“粉丝”的关注。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如今,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已是“必修课”。
普法形式丰富“土味”浓
如何让人民群众由被动的被普法者转变成积极的普法参与者,是摆在广大普法人面前的永恒课题。山西翼城县就找到了把普法开展得有声有色的窍门。
翼城位于山西临汾市东南隅,临汾、运城、晋城三市交界处,为晋先祖开国都城之地。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翼城县司法局于2006年起在全国首创开办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方言普法短剧电视栏目《经纬剧场》。据了解,当地参加录制拍摄的本土群众演员达6200多人次,取材于本土法治故事的普法短剧多达520多部。
原来,正是因为有了“土味”,普法宣传由枯燥说教变为生动演绎,由群众被动观看变成群众主动演说,一改以前面对普法工作社会反响冷清的局面。
长期以来,普法实践中常常会出现空对空、纸上来纸上去、“学用两张皮”等弊病。今年以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与中宣部等联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推动了各地各部门广泛组织开展主题宣讲、媒体公益普法、德法共建、法治创建等。例如,仅“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民族法律知识网上有奖竞答活动,就吸引了189万余人参加。全国普法办在中国普法微信上开设的《名家谈·中华法文化》专题节目,以中华法系为纲,以东方哲学为魂,讲述中华法文化,目前已播出20讲,累计有350多万人次收看,8.8万多人参加了有奖问答。
2017年10月,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圆满结束。自今年5月开展以来,各地精心组织,不断创新宪法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在全国青少年学生中掀起了学讲宪法的热潮。
“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有清单
今年11月30日,江西抚州市东乡区法院会议室里坐满了人。该院全体员额法官着装进行宣誓,召开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旁听的新闻现场发布会,组织庭审直播……一场宪法宣传活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现在是网络化时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司法公信力,人民法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网上与全区人民互动,让更多人能知法懂法。”东乡区人大代表艾素青说。
今年5月,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这是全民普法工作的重要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对法治宣传教育从责任、方式、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司法部扭住“谁执法谁普法”这个“牛鼻子”,牵头成立了落实普法责任制部际联席会议,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机关的普法主体责任,推动国家机关结合执法、司法和依法履职的实际,向执法对象和社会公众开展普法宣传,把执法的过程变成法治宣传教育的过程。
日前,宁夏法治政府建设办公室、普法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以案释法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18年6月,各责任单位初步建立以案释法制度;到2020年年底前,全区所有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要建立以案释法长效机制,并建立以案释法案例库,媒体定期公益性发布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
11月21日,全国首个省级法治宣传专家顾问团在广东诞生。首批有21名专家顾问,主要是来自院校从事法学研究教育、新闻传播研究教育的教授、资深媒体记者、从事多年法律实务的工作者等。专家顾问团将借助自身专业知识,促进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问题短板和发展瓶颈,形成合力推动普法工作创新发展。
司法部部长张军介绍,目前已有18个省(区、市)和8个中央国家机关分别出台了“谁执法谁普法”实施办法。各地推动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注重运用典型案例和热点问题开展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目前,司法部正在建立全国“谁执法谁普法”信息化平台和工作示范点,以推动形成大普法格局。
法治文化教育引领普法推进
当前,很多法院、检察院、行政执法和司法行政部门都建立了以案释法筛选发布制度。一大批具有重大典型教育意义、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身边的案例”“典型的案例”推向社会公众。
普法离不开专业工作者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法治文化教育的价值引领。
“我们注重发挥法治文化的价值引领和熏陶作用,培育全社会的法治信仰。目前,全国已有以法治为主题的公园3500多个、广场1.2万多个。我们正在把一批蕴含丰富法治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向公众免费开放。”张军说。
教育部举办宪法晨读活动,由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带领在现场和参与网络直播的师生一同诵读宪法。“据统计,去年普法活动中,从都市到乡村,约有13万多所学校,几千万名学生在线参加,共读宪法,效果非常好。今年,估计会有更多的学校参加。”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说。
青少年是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司法部组织编写了12册《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特点,结合案例和故事,由浅入深地宣传法律知识,实现了宪法法律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全覆盖。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课程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并且在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专门设置了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治》课,发挥课程教育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田学军说,教育部将把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统筹规划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