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彼得堡, 一座向往海洋的城市
□ 廉 丹
彼得保罗要塞远景。 本报记者 廉 丹摄

第一次到圣彼得堡是2008年的3月末4月初,正赶上满街泥泞的化雪季节。那是一次紧张、忙碌的工作之旅。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常步行穿梭于这座古老城市的大街小巷。虽然常常两脚泥泞,甚至湿透鞋子,但我依旧折服于它的美和独特。当地的工作伙伴是一位叫娜塔莎的美丽姑娘,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一再向我强调,“这可不是圣彼得堡最美的时候,夏季,夏季再来”。

时隔9年,带着对圣彼得堡最美时节的向往,我和家人来到了这座城市。

圣彼得堡被称为俄罗斯的“威尼斯”,下了飞机从圣彼得堡机场出发驱车至老城区,河道交错、桥梁纵横的景象,让人立马感受到水、城交融的魅力。但纵然桥多、水多,这座城市依然宏伟大气,主街道非常宽阔、小的街道临水而建也并不显得逼仄。

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在18世纪初,这里还是一片沼泽。1703年由著名的彼得大帝下令修建。随着历代的不断建造,人工运河在市内不断增多、纵横交错。这不仅纾缓了因芬兰湾水浅海水倒灌进入圣彼得堡,也由此形成圣彼得堡40多个小岛由500多座桥梁连接、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十分之一的水城风貌。

来圣彼得堡之前就听说这里的很多桥是开合桥,可开启通过大型船只,其中尤以跨越涅瓦河的7座桥最为壮观。恰逢此程就住在涅瓦河边的一家酒店,看开桥自然成了此行的一个必选项。

从酒店的窗户看开桥虽不如河边真切,但视野更开阔,也算不虚此行。凌晨1点多,桥真的开了。离酒店最近横跨涅瓦河的大桥由两个大拱组成,两个大拱之间原本是一段水平的桥面。但那块桥面一下子从中间折转升了起来,形成一个人字,慢慢地人字形上面的那个结点又向两边分开,成了两块斜立着的八字形翘板。整座桥就成了两边两个半圆拱形和中间露出的一段空当。紧接着,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高大轮船一艘接着一艘鱼贯而过,直到最后一艘船通过,开桥就进入了尾声。开着的两块八字形翘板又从高处向下放,再从人字形变回到平坦的一字形。整座大桥又恢复原样。

正如这些穿过开启的桥面驶向大海的船只,圣彼得堡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寄托着俄罗斯对海洋的无限向往。

长久以来,尽管土地广袤,俄罗斯却缺乏出海口。为此,彼得大帝带领俄罗斯征战多年,终于打下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彼得对这片土地的设计远远不止是一个出海口,他要在这里建设一个新首都——这就是圣彼得堡。

走在圣彼得堡的发祥地彼得保罗要塞,一景一物都能让人感受到彼得大帝当年对走向海洋的志在必得。整体呈六棱形建造的要塞以涅瓦河为天然屏障,当年承担着守护从芬兰湾进来的船只的职责,同时也是出海口的标志。要塞上建造的彼得保罗教堂,高达122米,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伊凡大帝钟楼塔还高出30多米。教堂钟楼的尖端,如剑一般刺向天穹,无疑是俄罗斯的象征。

在圣彼得堡,很多建筑、雕塑都与海洋相关,凸显了历代沙皇们对海洋事业的向往,以及经过海洋走向世界的决心。瓦西里岛东端为入港船只导航的古港口灯塔——海神柱,和证券交易所就是其中的代表。高达32米、通体红色的海神柱用来为入港船只导航。在柱的底座上有4座5米余高的雕像,据说它表示俄罗斯4条伟大的河流:沃尔霍夫河、涅瓦河、第聂伯河及伏尔加河;而采用水平展开围廊式造型、大门正上方一组“海神波塞冬”雕塑的证券交易所则是当年为便利俄罗斯的海外贸易而建。如今,这座充满海洋气息的建筑成为了海洋博物馆。

除了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地理优势,圣彼得堡能够承担起俄罗斯走向海洋重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圣彼得堡经水路可通往国内外广大地区。圣彼得堡内河运输主要通过伏尔加-波罗的海水道,其中涅瓦河是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俄罗斯中部和东北部的货物主要通过这条水道运输。

涅瓦河静静地流淌,两岸的建筑有的精雕细琢饰以丰富雕塑和明快色彩,有的简洁不失大方、质朴更显端庄。但高度最多5层,即便沙皇皇宫冬宫都不例外,整体呈现出外形整齐、布局合理的几何美。这些建筑在二战中多有毁损,但战后都得以精心修复,基本保持原来的样貌。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游走在这些建筑中间,仿佛穿越历史,更能体会当年彼得大帝带领他的贵族们在这片土地上大张旗鼓修建新城的良苦用心。

圣彼得堡的缔造者曾把它作为打开欧洲文明的窗口,如今,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交通枢纽,多条铁路干线在此交会,拥有俄罗斯最大的海港,也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终是圆了历代沙皇的海洋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