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火起来,先得掌握“活”字诀。优质文创产品的诞生,文创产业的壮大都离不开对现有资源的重新定位
所谓“脑洞”,其实是创意的源头和实现的路径。想要有源头活水来,各文化文物单位需念好“活”字诀。
首先,元素要活用。灵感总是源于馆藏文物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形象。
只有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贴近老百姓、注重实用性,才能让文创产品的空间更大一些、出“爆款”的几率更大一些。
南京博物院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丰富的随葬品,其中一枚带钩有一条小缝,打开后发现内侧居然有互相咬合的四个字“长毋相忘”。设计人员据此推测出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设计了一对可以穿上红绳当吊坠的银带钩,二钩相聚、严丝合缝。这对长毋相忘银带钩如今是南博文创商店与爱情信物有关的文创产品的主打。
其次,政策要用活。文创产业是文化文物单位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明确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也希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努力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
用好政策,需要解放思想。
南京博物院推动形成了“联展、联销”的江苏省博物馆商业联盟,在长江经济带上进行广泛合作,对于共同的文化特质进行联合挖掘和产品研发。国家图书馆打造的“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都是借力政策的东风。而金陵图书馆,更是在当地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开始了大刀阔斧兴办三产的实践。
应该看到,在文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同质化的产品、面临缺人少钱的困境都是必经阶段。在不断前行的路上,用活政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后,市场要活学活用。文化文物单位发展文创产业,不仅要解放思想改进管理,还需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大胆闯出自己的新路。
浙江图书馆副馆长李俭英曾提问,图书馆的文化元素由公司加工并经营的话,知识产权归谁?
国图副馆长李虹霖回答她:图书馆作为三产公司的出资人,可以派遣人员履行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原封不动的复制品产权归图书馆,新的创意产品需要在公司和图书馆之间进行协商,未来还可邀请第三方对创意产品的资产进行评估。
文化文博机构在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唯有以市场的方式和思路来解决市场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培育起新型文化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