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大喇叭”又响起
雷汉发

河北肃宁县南庙村68岁老党员袁二朵,这些天听“大喇叭”入了迷。每天中午11时45分,村里的“大喇叭”准时响起,“党的声音”“惠民政策”“农时话农事”等节目按序开播,袁二朵听得美滋滋。

“好多年没听这‘大喇叭’了”,在袁二朵记忆里,很长一段时间,乡村生活是在“大喇叭”声里度过的。“那时的‘大喇叭’是咱农民了解党和国家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每天要是不听,心里就跟缺点儿嘛似的。”

如何让党的大政方针、国家的富民政策、推动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传遍千家万户?沧州市委书记杨慧认为,农村广播作为乡(镇)村一级的宣传载体,它与群众更为贴近,更能发挥面向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这些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作用和优势。

于是,经广泛调研,农村“大喇叭”这一近乎消逝的声音被重新唤醒。沧州市依托传统“大喇叭”广播,通过技术提升、模式创新、内容定位,应用联通专线、电脑软件、U盘介质、无线网络等方式,建立起各乡镇统一操控的“点对点”“点对面”智能化广播系统,实现了乡镇统一录播和各村自主直播双轨运行全覆盖。全市170多个乡镇党委和5700多个村的大喇叭广播,被打造成了传播党的好声音的“扩音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充分调动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避免“大喇叭”广播在内容上“重服务,轻引导”,沧州市始终把传播党的声音作为大喇叭广播的主要功能,保证党的声音在播出时间和频率上占有绝对比重。同时,充分尊重基层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开门搞活动,把舞台交给群众,把广播交给群众。倡导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道德好人、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农村代办员轮番上阵,争相发声,在把党的声音原汁原味传递出去的基础上,用“地方话”“百姓话”解读政策,真正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同时,纪委监察、农林、气象等部门主动对接,使政策宣传更直接、贯彻执行更快捷。

印着乡愁的“大喇叭”,每天响在农民耳边,也渗透到农民心里。沧县吕楼村党支部书记戴云安说,现在虽说家家有电视、户户能上网,但村里真正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的不多。有了“大喇叭”,全村老少爷们都能听个明明白白,不仅熟悉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能使村民文化知识和法制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进而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

立足于建立长效机制,沧州市完善了“大喇叭”广播平台管理办法。各乡镇中心广播站一般由党委组织委员或宣传委员任站长,并选配2名至3名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较强、有一定文字功底的工作人员担任广播员,具体负责广播内容的采集、选定、发布以及设备维护、管理等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