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宝山区:
区港联动建设国际邮轮城
本报记者 吴 凯

1600米的岸线上,4艘大型邮轮同时停靠,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相映生辉……这一景象出现在位于上海东海之滨的宝山区。以钢铁工业发展铸就辉煌的上海市宝山区,正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发展打造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绿色环保的人文新城。

10年来,中国邮轮产业经历了产业萌芽、旅游井喷、延伸壮大等阶段的发展。如今,邮轮经济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成为上海宝山等港口城市文化交流、形象展示的窗口,成为产业与资本竞相角逐的目标。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邮轮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全球邮轮市场游客量达2470万人次,预计2017年全球邮轮游客总量可达2580万人次。从邮轮客源地市场来看,美国以年总量1152万人次依然保持全球第一,中国以邮轮出境游客年总量达210万人跻身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其中,上海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全年接靠邮轮471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284.7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邮轮母港。

邮轮制造也在开启本土化进程,2015年10月份,中船、中投、嘉年华集团、芬坎蒂尼集团、英国劳氏船级社和上海市宝山区在上海联合发布邮轮产业六方合作宣言;2016年4月份,中国交建、港中旅集团、中远集团签订协议,成立三亚邮轮发展公司,打造邮轮产业的民族品牌。邮轮入境签证政策更加宽松,自2016年1月30日起,在上海各开放口岸以及南京航空口岸、杭州航空口岸对51个国家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在上海邮轮口岸试点外国邮轮团体15天入境免签政策。

发展是硬道理,尤其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近年来,上海宝山抓住邮轮经济发展契机,综合利用宝山岸边资源,通过“区港联动”,把原来的生产型码头变成生活型、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江带。

如今,一所现代化的世界级邮轮母港在宝山拔地而起。每年近500艘船只、300万名世界各国的旅客在宝山起航,上海吴淞国际邮轮码头已经进入世界邮轮业的第一方阵。

邮轮不仅是宝山的一张名片,也是带动宝山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邮轮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比如,宝山区同中国船舶集团总公司合作打造了邮轮产业园,同招商集团以及各邮轮公司合作,把全球领先的邮轮企业请进了邮轮经济平台。

今后5年,是我国邮轮产业快速发展,建设、配套、经营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和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是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基本建成世界前三、亚太地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邮轮旅游枢纽港的决定性阶段;是上海邮轮产业链全面拓展,实现宝山“区港联动”的攻坚期。

上海宝山将着力打造“国际邮轮城”,努力将宝山建设成为世界著名邮轮母港,跻身国际邮轮经济格局第一方阵;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邮轮经济集聚区;成为中国邮轮经济的综合示范区;成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板块。

宝山将通过打造邮轮城核心区,深化“国际邮轮城”功能定位和战略规划;通过打造国际一流港口,全面提升邮轮港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水平;通过建设滨江公共空间,打造“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的滨江生态走廊。同时,将积极拓展邮轮经济全产业链,发展邮轮经济集聚区:在产业链中游,引进国际邮轮公司总部、开拓近海邮轮旅游业务;在产业链上游,推进本土邮轮制造业发展;在产业链下游,构建中国邮轮旅游跨境商品交易中心及电商平台、建立上海邮轮物资配送中心。此外,宝山还将通过搭建政策创新平台、产业集聚平台、运营协作平台和合作共赢平台来进一步完善“国际邮轮城”建设的产业发展。

展望未来,一座崭新的邮轮城,正展现在上海的地平线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