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兴则城市兴
钟华林

今年7月,成都召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在随后出台《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即广受关注的成都“产业新政50条”。

“产业新政50条”针对成都产业发展的现实,从人才、技术、土地、资本、信息、能源、制度等多方面创新要素供给方式。在人力资源要素供给方面,提出放宽人才落户、鼓励青年“蓉漂”扎根成都、融入成都;在技术要素供给方面,支持培育分享经济、数字经济,建立集成转化运用平台;在土地要素供给方面,要推动土地供给由注重增量转向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并举;在资本要素供给方面,设立1000亿元规模的成都产业基金,设立金融科技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在信息要素供给方面,争取国家级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落户,超前规划部署5G通信网络;在能源要素供给方面,提出实施电能、非化石能源替代行动,率先构建城市能源互联网;在制度供给方面,则要求提高对改革创新和新生事物的执法容忍度。

“产业新政50条”重点在于大力推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要素供给方式,促进要素供给的结构性、制度性转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矫正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背离规律、难以持续的问题,积极培育技术、信息、管理等效率型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竞争力的提升,竞争力的提升重在要素效率的提高,要素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创新驱动。在过去成都产业的发展中,一些资源要素也呈现出结构性供给不足的态势,这不仅制约着产业发展,更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不相匹配。主动求变,突出创新,是成都“产业新政50条”最明显的特点,抓住了关键的问题和问题的关键。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