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穷山恶水来形容曾经的贵州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一点也不为过,当地流传一句歌谣:“青杠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饭酸菜下。”村民生活靠种田,收入靠打工。没有区位优势,资源匮乏,石漠化严重,基础条件差。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左思右想,贫穷的小山村想要谋发展,必须想方设法对已有的资源进行挖掘,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为此,青杠坝村积极盘活土地资源,集中整合原有耕地,用于发展蔬菜产业;把贫瘠的坡耕地平整,建农产品加工厂、经营农家乐;将光照、灌溉等条件差的土地用作立体生态养殖……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上千亩规模的蔬菜基地年收入100多万元,大蒜加工厂年收入100万元,2个农家乐等服务行业收入50多万元。全村228户1058人全部变成股民,既享受分红,也可就近打工。2016年,青杠坝村年人均收入达1.36万元,曾经的贫困村摇身变为脱贫示范村。
“村集体经济发展打不开局面,村民的脱贫也就无从谈起。”铜仁市副市长胡洪成说,铜仁市将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各预算200万元用作村集体经济专项扶持基金,同时对村干部实行报酬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挂钩考核。“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扶贫工作才有内生动力”。
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强对此深有体会,“村集体不能给村民带来利益,村干部说的话没人听”。
渔溪沟村原本是穷乡僻壤之地,近几年,陈建强把村里的闲人、闲地、闲散资金充分利用起来,使资源变资产、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民。
2014年,渔溪沟村集资40万元兴建一家水泥砖厂,第一年就净赚22万元,从此告别“空壳村”的历史。为了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此后,村里建大型砖厂、成立建材公司,将300多亩沙柚林收归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建成果蔬种养场等。目前,渔溪沟村集体资产超千万元,村集体收入除了给股东分红外,还拿出一部分用来给村民垫缴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及用作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集体富了,村民才有盼头。”陈建强说,目前,渔溪沟全村八成以上土地都流转给了集体,各家各户都成了村集体企业的股东或股民,在家的劳动力均成了村企的职业工人、职业农民,农户的生产、生活、前途都和村集体紧紧地绑在一起,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贫困户陈华强10年前因车祸留下残疾,一直没活干,村里建立养殖场后聘请他为负责人,和妻子两人每月工资5500元,一家人的生计终于无忧。
资源开发型,土地经营型,产业带动型,实体带动型,服务创收型……铜仁探索多种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脱贫致富。“铜仁基础薄弱,脱贫任务艰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把政府、市场、社会力量整合起来,共同发力。”胡洪成说,为此,铜仁市以亲情、乡情、友情为情感纽带,成立村一级“春晖社”,把原本游离在外的成功人士、家乡能人等各方智力、资金、物力整合起来,集中力量脱贫攻坚。仅仅在思南县,就成立了59个春晖社,吸纳社员218人,捐赠资金达400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