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厦门经济特区的特质之一。
厦门始终争做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近年来,厦门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不断加强对台经贸往来;同时,厦门立足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开放发展开拓了新的试验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厦门与国际市场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厦门的“引进来”“走出去”注入了活力,也较好地发挥了服务国家大局的战略支点作用。2016年,厦门实现进出口5091.55亿元,其中,出口3094.22亿元,进口1997.33亿元,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位。
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
做好对台工作,是中央赋予厦门的历史使命,也是厦门发展的突出优势和潜力所在。因此,厦门在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
产业合作是厦门和台湾交流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相近的气候环境、同样的语言、相似的风俗习惯、便利的交通条件、巨大的政策支持,吸引了广大台胞在厦门投资兴业。目前,厦门已经形成了“一区三中心”格局,分别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中心、两岸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厦台两地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对接合作。
过去5年,厦门市实际利用台资17.8亿美元,对台进出口贸易额348亿美元,赴台投资规模、跨境电商和海运快件业务、厦门口岸进口台湾水果等居大陆前列;率先实施对台跨境人民币业务等90多项创新举措,多家台资证券、保险和银行机构在厦门设立了分支机构。
交通便利促进了两岸民众的交流。为鼓励台胞在大陆创业、就业,推动台湾同胞在厦门享受市民待遇,厦门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目前,厦门市各类创业园、开发区共入驻台湾创业团队超400个,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一品威客、宸鸿科技和云创智谷等4个基地获国台办授牌。
积极探索自贸区建设
2015年,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厦门片区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翻开了对外开放新的一页。
厦门广盛安贸易有限公司黄泽洲告诉记者,过去开办企业要跑多个部门,办下来最少要半个多月,现在统一在综合服务大厅办结全部开办手续只需3个工作日,“而且以前开办企业有时甚至需要委托中介,现在办证没有任何费用,既节省了人力,还能省近1万元”。
开办企业更加便利,得益于厦门市把推动投资环境国际化、投资贸易便利化作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任务。2015年3月26日,厦门在全国率先实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啃下了这块审批制度改革的“硬骨头”,真正实现了“三证合一”。
改革创新迎来了一连串可圈可点的“首创”:率先推进商事登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常态化开展关检“三互合作”和一站式查验,船舶通关效率提高50%以上;自贸区内聚集了飞机发动机维修、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航空维修产业产值增长23.0%,跨境电商货值增长40.0%。
“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福建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厦门被列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再次迎来了开放发展的新机遇。
厦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围绕建设互联互通、经贸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等4个枢纽实施21项重点任务,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2016年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达1236.7亿元,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增长1.3倍。中欧(厦门)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相继开通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俄罗斯莫斯科等终点站。
“我们还专门设立‘一带一路’知识产权政府股权运营投资基金,全国银行间首单支持‘海丝’建设项目永续中期票据在厦门成功发行,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户厦门,连续多年举办南洋文化节,成功举办中国—新西兰市长论坛等,厦门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支点作用更加凸显。”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强说。
在厦门风景优美的环岛路和云顶南路交会处,一把巨大的金光闪闪的“金钥匙”雕塑格外引人注目,镶嵌其中的“98”字样显示,这是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因每年9月8日开幕,故简称“98投洽会”)的象征,也是厦门改革开放成就的见证。
20年来,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万名境外客商参会,4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3200多家跨国公司参会或参展——以“98投洽会”为引领,厦门的会展旅游业已经形成了千亿元规模产业链,厦门市也拥有了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会展所需的酒店、会展中心、交通等完备的基础设施,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从容面对各类大型会议会展。因此,在此次金砖会晤筹备工作中,厦门市只是对现有设施进行了部分完善和改造,没有新增任何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