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俭不等于吝啬
□ 李尚飞

物是为人服务的,过分看重就会被它奴役

我们为什么要节俭?现在人最为强调的是古人提到的一点,那就是物的获之不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浪费东西,那就是浪费别人的劳动,就是浪费自然的赐予。

但节俭并不等于吝啬。物是为人服务的,是外在的东西,生命虽然离不开它,但它毕竟属于次要的。如果过分看重这些,就会被它奴役,从而失去内心的自由。得之则喜,失之则痛,这就是内心不纯、意志不坚、心性不凝的表现。有了,我就用它,出于意外失去了,也就由它。它的存在与否,并不能伤害我的根本所在。这是一种自然的态度。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就是一个节俭的人,但他对待外物的态度,却显得极有风度。他对于“货利得丧,曾不以介意”。也就是说,如果那些外物丧失了,他也不会在意。王家曾建过十数楹楼,刚刚建成,就遭遇火灾,所有的建筑付之一炬,资财也因此损失许多。对于一个一贯节俭的人,这应该是极为懊恼、伤心的事情,但王华却浑然不放在心上,谈笑一如寻常。

既然节俭,那一定是爱惜外物的,平时省吃俭用,丝毫不加浪费。如此节省来的东西一朝俱失,却又表现得超乎寻常的豁达,这样的人一定具有崇高修养。

节俭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不同的人对于节俭,却秉持着不同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节俭的人最后都走到了一个极端,那就是对外物的过分吝惜,最终为物所役。有物,舍不得用,不能体现物的价值;时时刻刻惦记着物,物成为了他的心累;只是一味地占有,越多越好,使节俭与贪婪融为一体。最后的表现是,他不是为自己活着,也不是为别人活着,而是为物活着。在他的身上,看不到生命本该具有的亮色,他的生活也因外物而沦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