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蹭凉”无妨 文明莫忘
□ 牛 瑾

“蹭凉”行为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蹭凉”时蹭丢了文明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诗人秦观在《纳凉》一诗中,描写了夏季追寻清凉世界的情景。彼时,绿柳成行的地方就是人们的“避暑胜地”。而此时,有冷气的地方才是“风水宝地”。于是,全国各地很多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在迎来大批参观者的同时,也成了一些人休闲乘凉的地方。不仅博物馆,图书馆、地铁站甚至宜家、星巴克这样的商家中,“蹭凉”的人群也是一拨接着一拨。

“蹭凉”,特别是到博物馆里“蹭凉”到底好不好?其实,单就这件事来说,并不是件坏事。一来,冷气既然开着,个人专享也好,“雨露均沾”也罢,没有什么差别,更多人使用反倒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二来,即便有些人真的只是为“蹭凉”才走进博物馆,但最终也会四处看看,客观上也达到了增长知识的效果,兴许一不留神,还能养成逛博物馆的好习惯。

所以,“蹭凉”行为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蹭凉”时蹭丢了文明。在博物馆中,很多人参观完后选择留在馆内休息,他们或席地而坐挡住通道,或与同伴闲聊、吃着东西,或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有的甚至还过于“投入”,直接脱下鞋袜,“解放双脚”。更可叹的是,人们之间相互效仿,破坏公共秩序,与博物馆的优雅环境格格不入。

在这里,很有必要提醒大家,“蹭凉”无妨,文明莫忘。要想时刻绷紧文明这根弦,既靠个人自觉,也需馆方引导。

无论博物馆、图书馆,还是地铁车站、商家店铺,都属于公共空间,都不能像在自家“炕头”上似的随心所欲。况且,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是为了彰显其以学习、教育为目的的功能。每位走进其中的访客,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坚守社会公德,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始终与文明相伴。走累了或觉得饿了,可以到博物馆中专门辟出的休息区域补充能量。只是,这里同样需要有良好的礼仪。比如,不在长椅上躺卧,不随手乱扔用完的餐巾纸、食品的包装袋,等等。而作为馆方,有必要建立健全管理、参观守则和规范,多设立一些文明提示引导牌,并大力宣传;也可多招募一些志愿者参与到博物馆的服务中来,对访客加强文明引导,规范文明行为,培养文明素养,这同样是责任和担当的体现。

当然,站在博物馆的角度,除了文明引导,还有些事情也要做好。

“整个场馆参观下来,可供休息的地方非常少,有点儿累!”一位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二层展厅留言簿上的这条留言,点出了现实中的小尴尬。大多数博物馆都设有休息区,但与每天成千上万的参观人数相比,几条长凳、几十号人的容纳量实在是杯水车薪。或许,这也是不少“蹭凉”人群就近在大厅、楼梯旁或展厅外席地而坐的原因之一。所以,博物馆不妨在原有基础上多增添一些可供休息的区域,坦然接受对冷气感兴趣的“蹭凉”人群。

此外,博物馆还可采取一些措施,让“蹭凉”多些“文化味”。比如,深度挖掘并开发馆藏文物,讲出特色故事,通过把展览“做精”引发公众共鸣;开展朗读演讲、读书征文、绘画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参观者或单纯对空调感兴趣的“蹭凉”人群参与其中,在文化的熏陶下守牢文明底线。

总之,只有让“蹭凉”行为变得文明,让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共空间合理利用变得和谐,才能真正达到当初力推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初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